颗粒类型

全部
780条
析出资源
378条
图表
402条

检索条件

共 780 条 11 / 52
151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从北朝开始,粟特人就因贸易经常游走于河西地区。斯坦因1907年在敦煌以西烽火台所发现的几件粟特文书信,被多位学者论证为书写于公元4世纪左右,这也是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粟特文书,为早期粟特人在敦煌地区的活动留下了佐证。当时,敦煌的粟特人就散居各...
152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粟特人故地在中亚的河中地区,该地区处于几大文明的中心,这里从未形成过一个強大的可与周边帝国相抗衡的政治实体,仅是一个由一些绿洲城邦国家组成的松散的政治联合体这里长期处于被周边强大政权交替控制中。它也曾被纳入到唐朝的势力范围,唐政府在中亚河中...
153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莫高窟第158窟为吐蕃统治晩期前段的公元9世纪初至939年左右①修建。在洞窟内所存中唐供养人画像有两处,其中一处于甬道北壁画供养比丘2身、吐蕃装男供养人1身,其中西向第1身题名“大番管内三学法师持钵僧宜”以及窟室北壁藏文题记“赞普”推测,该...
154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莫高窟第91窟属于盛唐开凿绘画未完工,而后在吐蕃入主沙洲后补绘而成的洞窟,这类洞窟有20余窟①。 此类石窟壁画中仍存有联珠边饰。 莫高窟第201窟(中唐)北壁《观无量寿经变》中舞者脚下和奏乐者坐下的方形毯边沿为联珠边饰纹;莫高窟第159窟和...
155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池田温先生在《8世纪中叶敦煌的粟特人聚落》一文中认为粟特人作为一个聚落“在8世纪末吐蕃占据敦煌时就基本消亡了,其中有势力的人有的归还了本国,有的散入回鹘势力圈内或其他地方,剩下的一些粟特人后裔则依附于汉人的寺院,成为寺户”①。在敦煌文献中有...
156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在吐蕃统治时期,粟特人把当地世族作为依靠力量,扶植世族,使其政治地位上升。安姓在敦煌粟特人中势力很大。敦煌佛教教团中出现了一批安姓粟特僧官。北图鳞字2号《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三题子年安阇梨, 龙。”池田温先生确定为9世纪前期②,说明当时龙兴寺...
157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在吐蕃统治时期,粟特人把当地世族作为依靠力量,扶植世族,使其政治地位上升。安姓在敦煌粟特人中势力很大。敦煌佛教教团中出现了一批安姓粟特僧官。北图鳞字2号《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三题子年安阇梨, 龙。”池田温先生确定为9世纪前期②,说明当时龙兴寺...
158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捐资建窟,是粟特商人参加佛教活动的最好方式,也有利于他们的商业活动顺利进行。莫高窟第44窟南壁中部观音菩萨像上有一则供养题记,“观世音菩萨……使康秀华一心供养”,但没有供养人画像。莫高窟第 44窟为盛唐开凿的洞窟,后经中唐、五代重修,现存壁...
159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吐蕃管辖时期,在“役部”中可见寺户充当役匠。从S.0542《敦煌诸寺丁壮车牛役薄》中有粟特寺户姓名和被差役的种类看,其中有从事修佛的塑匠、木匠,这些工作应该有应是针对石窟寺庙的修建而工作,也包括绘制壁画的工作,即原来的画工画匠。
160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壁画绘制水平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在曹氏归义军时期,沙洲不仅出现了民间的“画行”,还建置了隶属官府的“画院”。 这种规模的形成是以吐蕃统治时期的发展为铺垫的。沙洲手工业和商业中“行”的建置,从已知史料中记载可上溯到盛唐时期。...
161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成为唐代羁縻州的各个粟特故地小的城邦国,虽还有一定独立的政治权利,但这种隶属关系自然改变了粟特人在汉地的身份地位。他们身份的降低是必然的,虽然商人富贾仍能保有以前的生活,但在汉地人民的心目中必然多了些歧视。甚至吐蕃统治也从未把他们的存在视作...
162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描绘阿弥陀佛西方浄土世界的《西方净土变》在隋唐有了很大的发展。敦煌莫高窟在初唐时期出现了覆盖整个壁面的大型《西方净土变》。到了盛唐,大型《西方净土变》的外围又附加了《观无量寿经》中所说的未生怨及十六观的内容。关于初唐至盛唐的《西方净土变》,...
163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观无量寿经》(以下略为《观经》)的十六观说的是将阿弥陀净土的地面、树木、建筑以及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等景象分为十六个阶段进行观想的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各阶段应该观想的对象。《观经》中说,完成了这十六观,即可往生西方净土,也就是说,十六观成为了...
164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据笔者调查,吐蕃时期的这16个洞窟中,所有图像都能用《观经》来解释的只有莫高窟第197窟,在全部图例中只占少数,大多图例中都有与经文脱离的图像。 经文脱离的图像分为三组,分别是盛唐时期已出现的第一组,吐蕃统治时期新出现的第二组与仅见于归义军...
165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通过对与《观经》不一致的图像分析,将吐蕃时期敦煌十六观图的特征总结如下: 吐蕃统治时期的十六观图仅有一些在图像组合相似的图例,在图例中就可看到有较大的变动。这不仅限于吐蕃时期,盛唐和归义军时期的十六观图也同样。而且吐蕃统治时期的十六观图中,...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