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
唯一号: | 290120020210003102 |
颗粒名称: | 二、吐蕃时期敦煌石窟壁画中粟特人的痕迹 |
分类号: | K879.214-53 |
页数: | 7 |
页码: | 161-167 |
摘要: | 粟特人故地在中亚的河中地区,该地区处于几大文明的中心,这里从未形成过一个強大的可与周边帝国相抗衡的政治实体,仅是一个由一些绿洲城邦国家组成的松散的政治联合体这里长期处于被周边强大政权交替控制中。它也曾被纳入到唐朝的势力范围,唐政府在中亚河中地区及阿姆河以南地区设置了ᅳ批羁縻府州,但由于这些绿洲王国与唐朝相距甚远,而且国家实力相对较弱,因此与唐朝的关系并不密切。此后,公元 751年怛逻斯之战后,唐朝的势力便退出中亚地区,阿拉伯人控制了中亚包括粟特地区。所以在吐蕃占据敦煌时,粟特人的存在对吐蕃统治并不构成威胁,吐蕃应该无需对敦煌当地的粟特裔民采取什么特别的政策予以管理。在当地文化受压制的总体趋势下,从某些敦煌中唐时期的洞窟壁画中似乎可以看到一些粟特人拥有相对宽松活动空间的情况。 |
关键词: |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