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59条
析出资源
141条
图表
18条

检索条件

共 159 条 8 / 11
106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孟子和李翱的思想中,心性的自律能力被强调。然而,朱熹和王阳明对孟子的理解有所不同,导致他们对心性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他们试图通过心性来控制情感并消灭恶念,但在具体方法上存在分歧。此外,这些思想在日本也引起了学术论战。
107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段落讨论了朱子学在日本的传播和批评过程。它指出朱子学在日本学界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并逐渐受到批评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在日本学界的式微和其他学派的崛起,特别是徂徕学派的兴起。徂徕学派强调外在规约和人情论,对朱子学的心性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该学派...
108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段讨论了心性论在孟子和荀子思想中的定位和功能。孟子将仁义礼智内化于心性之中,强调心性的提升和道德强化,但仍将仁义礼智视为外在的社会伦理规则。荀子也意识到心性的重要性和自主能力,将心性视为主宰一切的枢机,但将重点放在了外在的规则和政治统治上...
109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通过介绍牟宗三先生对朱子学的衡定,以及田艮斋对朱子学的诠释,探讨了朱子学在东西方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同时,本文还分析了田艮斋对朱子学的理解,认为他的诠释接近于牟宗三先生的理解,但给出了迥然不同的评价。最后,本文总结了田艮斋对朱子学的贡献...
110
引言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前言
111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牟先生认为朱子学的思想形态不符合孔孟及宋明理学的正宗大宗,属于别子,不能保证给出真正的道德行动的根源动力。朱子学主张心性或心理为二,理气为二,心不是实践的客观根据所在,需要以敬涵养和致知格物来明理,但此一形态的涵养和知存有之理不能...
112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该篇文章总结了艮斋的思想主旨,主要关注他对朱子学中的心性论的理解和诠释。艮斋主张心性为二,性为心所依循,但心不能自主,必须以性理为尊。他认为心具有虚灵明觉的能力,但心活动变化,需要依赖性理作为道德实践的根据。艮斋的论辩与牟先生的理解大致相同...
113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艮斋认为心在静坐内省时,体察到生命内部隐藏了私欲,怀揣着忧虑。他提出心不能自主,必须以性理为尊,并对心的活动和性理的关系做了深入探讨。他反对李华西和柳穉程的理论,提出了自己对于理的不活动和心统性情的理解。
114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艮斋对奇芦沙的批评揭示了他对理气论的见解,强调了理的不活动、不造作,以及性理对心的主宰关系。他认为心是气而不是理,心与理具有形上与形下、活动与不活动的区别,而心的作用是以性理为尊的标准。艮斋反对心因尊贵而有僭越性的可能,并强调性为...
115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三位思想家对宋明理学的批判和对儒家传统的恢复。他们认为宋明理学的形上学基础削弱了儒家传统,并主张以“万物一体之仁”的伦理要求来回应。然而,他们也批判了这一伦理要求的形上学基础,并试图填补其留下的道德空白。他们的思想主张体现了儒家传...
116
前言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前言
117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仁斋批判了宋明理学家关于“理”和“理气”关系的观点,并提出了“古义学”方法来清源儒家思想。他认为万物由“一元气”构成,强调物性和生机的重要性。他将道德工夫视为理解个人情感、欲望和需求并塑造本性的过程。他将宇宙看作一个单一的活物,并...
118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戴震是18世纪东亚思想家中的重要人物,他在考证学和哲学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通过考证的方式重构经典文义,强调个人情感和道德感受力的培养。他将恕视为修身成德的基础,通过想象他人情感体验来培养道德感受力。他批判了宋明理学中关于理的解...
119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茶山反对宋明理学中的“理”的观念和修身工夫,主张修身成德应奠基于“情”“欲”的合理发展。他的思想可能受到传教士著作的影响,他对古典儒学文本进行了重构。他批评了理学中将“理”作为抽象的形上实体的观点,并认为“阴”“阳”也只是经验世界...
120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对仁斋、戴震和茶山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儒家传统的本质、儒学对道德形而上学的挑战以及他们如何理解对他人的情绪认同感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研究这三位思想家的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儒家传统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他们批评了宋明理学的形上学观点...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