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图书馆
兰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兰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15151条
基础文献
24条
析出资源
4902条
图表
1641条
人物
5246条
机构
3条
事件
2361条
地名
9条
专题
4条
作品
909条
实物
52条
知识出处
全部
街巷旧事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五...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 第...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九...
甘肃文史资料选輯第二...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
太平鼓韵:城关鼓曲源...
丝绸之路民族民间文学...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
兰州解放五十年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榆中县教育志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七...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
敦煌文化
话说陇西堂
永登教育志
丝绸之路与东察合台汗...
战功赫赫的红军骑兵三...
检索条件
共 15151 条
215
/
1011
3211
一、前言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榆林窟第25窟正壁的卢舍那佛与八菩萨为敦煌石窟中首度结合以曼荼罗形式呈现,虽然其壁面左侧毁损严重,仅残存右半部的卢舍那佛、 四菩萨与药师佛立像,但在图像发展与石窟研究中均具有特殊意义,近年来学界也投入诸多关注。
3212
二、榆林窟第25窟药师佛的形象特色与涵义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敦煌石窟所见的药师佛大致可分三类:一是药师经变中的主尊,除了莫高窟第220窟北壁的药师经变以七尊立佛表现之外,大多是坐姿的说法佛,一手或持钵;二是位于龛顶四披或坐或立的药师佛列像,三是单尊出现的药师佛,多为立姿,或一手持钵一手执杖,或仅持钵...
3213
三、敦煌药师尊像在石窟中的位置与对应关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药师佛立像在榆林窟仅见中唐第25窟一例,正壁复原后可知是与地藏菩萨相对应。药师与地藏的对应关系在莫高窟从初唐开始就出现,笔者依《敦煌石窟内容总录》初步整理莫高窟中唐以前现存单尊药师佛立像, 发现其所在位置与相对应的尊像均值得注意。
3214
四、榆林窟第25窟与阿艾石窟第1窟的比较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阿艾石窟位在新疆库车北部天山大峡谷内,于1999年被发现,目前仅知有一个洞窟,编号为第1号窟,从窟内壁画与题记文字风格推断为盛唐时期居住在龟兹的汉人群体所开凿①。石窟平面为纵长方形,券形顶, 地面中央残留有一方形土坛,壁面绘画大都已剥落,窟...
3215
五、药师佛在卢舍那结合八菩萨发展的意义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八菩萨最早见于后汉支娄迦谶译《般舟三昧经》,其未涉及密法,但此经对十方佛观的开展成为尔后八菩萨结合十方佛以作为密法主尊的契机。早期密咒经典主尊或为佛、菩萨或为神王,佛尊又以十方佛或三世佛为主,八菩萨的组合亦未定型,如支谦译《八吉祥神咒经》④...
3216
六、结语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图像与仪轨均有其发展的过程,除了部分已具成熟发展形态的图像可符合仪轨之外,大多数处于过渡阶段的图像则无法将之刻板的与仪轨作比对,以榆林窟第25窟的时空背景而言,虽是有吐蕃统治因素,但除了正壁的卢舍那佛与八菩萨之外,其余壁画题材仍依循着敦煌系...
3217
从敦煌莫高窟及瓜州榆林窟的孔雀明王看归义军节度...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对于孔雀明王图像的研究,作为印度、西藏密教神祇综合研究的一部分,从很早就为欧美学者所重视,研究成果层出不穷①。其中,梅维森搜集了孔雀明王的各种图像,分析了孔雀明王从一面二臂像到多面多臂像的演变过程与经典依据,但他似乎并没有注意到敦煌孔雀明王...
3218
一、序言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随着陀罗尼经典的繁荣,大乘佛教得到了空前发展。梵文本《孔雀经》 (aryamaharaayuri-vidyarajni )就是此时形成最早的佛经之一。其中记述了制伏毒蛇的佛陀与弟子裝底(svati)的故事和孔雀王本生记(maha-mora-...
3219
二、孔雀明王图像与文献依据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根据梅维恒的研究,印度的孔雀明王图像,从一面两臂到一面四臂、 三面六臂、三面八臂(两种),强调了某段时间内多面多臂化的演变过程。 但是比如说在日本,孔雀明王像全为一面四臂,呈现出较为规范、稳定的图像。这说明,孔雀明王的图像,并非是在它完成全...
3220
1.一面二臂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可以明确判定为一面二臂孔雀明王像的有莫高窟第169、133窟及榆林窟第33窟,莫髙窟第165窟虽然保存不完整,但从残存部分仍可推测为一面二臂像。以上共4例。
3221
2.一面四臂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一面四臂孔雀明王像共发现两例,存在于敦煌莫高窟第205窟和第208窟,与日本的孔雀明王像极为相似①。莫高窟第208窟孔雀明王,结跏趺正面坐于孔雀背上的莲台之上,在身光的周围,孔雀尾羽和上扬的火焰交错,富有装饰性。右手第一手于胸前握莲茎,第二...
3222
3.一面六臂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最后来讨论图像尚未公开的一面六臂像。现存作品位于莫高窟第 43K456窟中。莫高窟第431窟的孔雀明王像,孔雀立于池中,孔雀明王半跏坐于孔雀背上的莲花座,左腿垂下。一面六臂,右面第一手于胸前(印相及持物不明),第二手握红色果实,第三手于头上...
3223
三、图像试编年与图像的传播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在印度,最早的孔雀明王像为一面二臂,逐渐演变成一面四臂、三面六臂、三面八臂等多面多臂图像。那么在敦煌,孔雀明王像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呢?敦煌石窟中绘有孔雀明王的洞窟,或是五代十国至北宋时期新开凿的,或是在过去开凿石窟的基础上重修的。制作年...
3224
1.莫高窟第205、208窟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莫高窟第205窟,是初唐、盛唐时期开凿的石窟,中唐与五代时期重修。主室为覆斗形顶,西壁中央设佛坛,初唐时期有如来坐像一躯及佛弟子、菩萨、供养菩萨立像各2,中唐时期只剩下2尊天王像。甬道部分中, 两侧披画各绘有如来坐像5尊,南壁绘男供养人,北...
3225
2.莫高窟第43K456窟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到了北宋时期,一面六臂与一面二臂像并行出现。在莫高窟第431 窟,前面部分是此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木建筑结构,甬道披画各绘制如来坐像5尊,南道南壁绘男供养人2位,随从1位;北壁绘女供养人像2位,女随从1位(图14)。由于石窟梁上有墨书,因此可将...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