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187
颗粒名称: 一、前言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2
页码: 301-302
摘要: 榆林窟第25窟正壁的卢舍那佛与八菩萨为敦煌石窟中首度结合以曼荼罗形式呈现,虽然其壁面左侧毁损严重,仅残存右半部的卢舍那佛、 四菩萨与药师佛立像,但在图像发展与石窟研究中均具有特殊意义,近年来学界也投入诸多关注。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榆林窟第25窟正壁的卢舍那佛与八菩萨为敦煌石窟中首度结合以曼荼罗形式呈现,虽然其壁面左侧毁损严重,仅残存右半部的卢舍那佛、 四菩萨与药师佛立像,但在图像发展与石窟研究中均具有特殊意义,近年来学界也投入诸多关注。
  目前学界对榆林窟第25窟的研究重点多偏重在卢舍那佛与八菩萨曼荼罗,对于曼荼罗右侧的药师佛立像则未见专论。在对榆林窟第25窟八菩萨的研究中,中央美术学院陈粟裕的硕士论文《榆林第25窟一佛八菩萨图研究》取得了较具体的成果。该文分别从经典与图像来源人手,比对榆林窟第25窟八菩萨与西藏、青海等地现存吐蕃统治时期的造像遗例,其构图及风格均相近,推论榆林窟第25窟八菩萨的图像源流可能来自吐蕃地区。同时,结合藏经洞出土藏文文书中有关八菩萨的相关资料, 认为其经典来源可能是与不空本《八菩萨曼荼罗经》同源的藏文异译本 《八菩萨曼拏罗经》。作者并注意到药师佛与八菩萨的关系,井指出榆林窟第25窟的图像配置可能受到药师信仰的影响①。
  2009年,敦煌学学者沙武田整合榆林窟第25窟现有壁画以及前人所拍相关照片与记载,将正壁原貌予以复原,对榆林窟第25窟的研究提供很大帮助,特别是确认图像复原后与药师佛对应的尊像为地藏菩萨,使得研究重点可以进一步延伸至整个壁面②。
  笔者1999年曾对榆林窟第25窟作过初步探讨,当时并未处理药师佛的问题气2004年笔者考察新疆阿艾石窟,注意到其窟内图像组合与榆林窟第25窟正壁的关联性,特别是卢舍那佛与药师佛的关系,再度思考榆林窟第25窟药师佛的问题,并整理敦煌石窟中药师佛与卢舍那佛的数据,发现其位置与相对应的尊像題材颇值得注意,尤其是药师佛与地藏菩萨、卢舍那佛的对应关系。三者的关系在榆林窟第25窟有重大发展,对照新疆阿艾石窟的相关题材,其发展脉络似乎有迹可寻,而且可能涉及正壁中央的卢舍那佛与八菩萨曼荼罗。
  关于此铺曼荼罗,从图像风格而言,带有东印度波罗密教风格①,有吐蕃因素是无异议的,然而卢舍那佛与八菩萨的结合是否亦源自吐蕃佛教? 吐蕃佛教的形成与发展在公元7~8世纪时即受到中印度、于阗及中国的影响,印度密教也在此时传人中国,盛唐时期开元三大士均曾传人八菩萨曼荼罗的相关经典或仪轨,可见当时在印度已发展出八菩萨的密法,现存吐蕃本土的大日如来与八菩萨遗迹多在公元8~9世纪,应可上溯到印度的发展。吐蕃统治时期的榆林窟第25窟八菩萨图像来源虽可能来自吐蕃,但未能说明为何主尊是大日形象而榜题是汉地华严系統的清净法身卢舍那佛?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拟从药师佛的角度切入,首先探讨本窟药师佛持钵、执锡杖的图像特色与意义,其次从敦煌石窟中药师佛的对应位置,找出药师佛与地藏菩萨、卢舍那佛关系的发展脉络,同时参照新疆阿艾石窟的壁画内容,分析药师佛与卢舍那佛对应关系在两窟中的变化,论述药师佛在石窟整体内涵上的意义以及对于卢舍那佛与密教八菩萨结合发展上的重要性。

附注

① 陈粟裕《榆林窟第25窟一佛八菩萨图研究》,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② 沙武田(榆林窟第25窟八大菩萨曼荼罗图像补遗》,《敦煌研究》2009年第5期。 ③ 赖文英《唐代安西榆林窟第25窟之卢舍那佛》,《圆光佛学学报》第4期,1999年12月。 ① 彭金章(敦煌石窟全集·10•密教画卷》第62页,(香港)商务印书馆,2003年。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