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
唯一号: | 290120020210003199 |
颗粒名称: | 三、图像试编年与图像的传播 |
分类号: | J218.5 |
页数: | 9 |
页码: | 331-338 |
摘要: | 在印度,最早的孔雀明王像为一面二臂,逐渐演变成一面四臂、三面六臂、三面八臂等多面多臂图像。那么在敦煌,孔雀明王像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呢?敦煌石窟中绘有孔雀明王的洞窟,或是五代十国至北宋时期新开凿的,或是在过去开凿石窟的基础上重修的。制作年代均为曹氏归义军时期' 由于褪色及壁画损伤,现在雨道南北壁绘画皆无,但当初应不仅仅是灰泥涂抹。五代十国至北宋时期开凿的石窟,甬道部分天井画孔雀明王,披画为如来坐像,南北壁画中绘有男女供养人像。壁画的布局和安置基本都遵循着这种程式。 |
关键词: | 插图(绘画) 绘画技法 组画 |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