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榆林窟第25窟与阿艾石窟第1窟的比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190
颗粒名称: 四、榆林窟第25窟与阿艾石窟第1窟的比较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4
页码: 310-313
摘要: 阿艾石窟位在新疆库车北部天山大峡谷内,于1999年被发现,目前仅知有一个洞窟,编号为第1号窟,从窟内壁画与题记文字风格推断为盛唐时期居住在龟兹的汉人群体所开凿①。石窟平面为纵长方形,券形顶, 地面中央残留有一方形土坛,壁面绘画大都已剥落,窟顶绘满小坐佛,坐佛间有多则汉文墨书的佛弟子供养题记,有造千佛、十方佛、七佛等。正壁为《观无量寿经变》,两侧壁绘佛与菩萨像:右侧壁存5身,其中4尊有榜题可辨识,由内向外依次为药师琉璃光佛(立)、卢舍那佛(立)、文殊师利菩萨(坐)、药师琉璃光佛(立),另有一尊坐佛缺榜题,内侧药师立像旁尚可见一角榜题与残留壁画,残迹中可见云端上有火鼎的地狱场景,推测原本是绘有六道的地藏菩萨立像(图2)②;左侧壁缺损较严重,仅残存2身立菩萨与1尊坐佛,均不见榜题,二菩萨一者手持莲枝,冠上有化佛,一者左手持一树枝状物,右手执净瓶(军持),可能为观音菩萨与弥勒菩萨。窟内布局简示如下:窟内图像结构可概分两部分:一是正壁观无量寿经变的主尊阿弥陀佛与两侧壁外侧之说法佛构成三佛的布局;一是两侧壁罗列的尊像。乍看之下这些尊像彼此之间似乎没有关联,但与榆林窟第25窟对照之后,会发现两者在尊像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变化。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阿艾石窟位在新疆库车北部天山大峡谷内,于1999年被发现,目前仅知有一个洞窟,编号为第1号窟,从窟内壁画与题记文字风格推断为盛唐时期居住在龟兹的汉人群体所开凿①。石窟平面为纵长方形,券形顶, 地面中央残留有一方形土坛,壁面绘画大都已剥落,窟顶绘满小坐佛,坐佛间有多则汉文墨书的佛弟子供养题记,有造千佛、十方佛、七佛等。正壁为《观无量寿经变》,两侧壁绘佛与菩萨像:右侧壁存5身,其中4尊有榜题可辨识,由内向外依次为药师琉璃光佛(立)、卢舍那佛(立)、文殊师利菩萨(坐)、药师琉璃光佛(立),另有一尊坐佛缺榜题,内侧药师立像旁尚可见一角榜题与残留壁画,残迹中可见云端上有火鼎的地狱场景,推测原本是绘有六道的地藏菩萨立像(图2)②;左侧壁缺损较严重,仅残存2身立菩萨与1尊坐佛,均不见榜题,二菩萨一者手持莲枝,冠上有化佛,一者左手持一树枝状物,右手执净瓶(军持),可能为观音菩萨与弥勒菩萨。窟内布局简示如下:窟内图像结构可概分两部分:一是正壁观无量寿经变的主尊阿弥陀佛与两侧壁外侧之说法佛构成三佛的布局;一是两侧壁罗列的尊像。乍看之下这些尊像彼此之间似乎没有关联,但与榆林窟第25窟对照之后,会发现两者在尊像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变化。
  榆林窟第25窟主室中央也有一方坛,正壁据还原后的完整壁面为中央一铺卢舍那与八菩萨曼荼罗,两侧各有一尊立像, 分别为药师佛与地藏菩萨①,两侧壁分别为《观无量寿经变》与 《弥勒经变》,中央也有一方可行密法仪轨的方坛。如图示:图2地藏菩萨阿艾石窟第1窟比较榆林窟第25窟与阿艾石窟第1窟的图像结构,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两窟主尊均与侧壁形成基本的三佛布局,但阿艾石窟以正壁 《观无量寿经变》之西方净土为其中心思想,榆林窟第25窟则是以卢舍那佛为正壁主尊,净土位于两侧壁。
  第二,两窟都有卢舍那佛,阿艾石窟的卢舍那佛在侧壁,为法界人中像;榆林窟第25窟的卢舍那佛为正壁主尊,是密教大日形象。
  第三,两窟都有药师佛与地藏菩萨,均为立像,而且与卢舍那佛位于同一壁面,其配置亦有关联。阿艾石窟有两尊药师佛,分别在卢舍那佛两侧,一与文殊菩萨搭配,一与地藏菩萨并列,榆林窟第25窟的药师佛则与地藏菩萨分列两侧,换言之,阿艾石窟卢舍那佛一侧并列的药师佛与地藏菩萨在榆林25窟转移成两侧对应的关系。
  第四,阿艾石窟中与药师佛搭配的密教文殊采坐姿,和窟内其他立姿菩萨有所区别,菩萨间亦未形成曼荼罗形式,榆林窟第25窟的密教八菩萨则与卢舍那佛组成曼荼罗阿艾石窟出土物中曾清理出一尊石雕坐佛像,右手持钵置腹前,左手于胸前作说法印,推测是为药师佛①加上中央的方坛,涉及药师密法的成分很大。榆林窟第25窟中央也有方坛,但修法的主尊是卢舍那佛与八菩萨。
  上述的比较有两个重要发现:首先是阿艾石窟有两尊药师佛,一与卢舍那佛搭配,一与地藏菩萨搭配,与前述敦煌石窟中药师佛与卢舍那佛、 地藏菩萨分别对应的发展一致;其次是阿艾石窟密教菩萨与药师佛的关联,在榆林窟第25窟发展为密教八菩萨与卢舍那佛的关系。如下所示:但必须强调的是,作此推论并非表示这种关系的发展从新疆库车阿艾石窟直接衔接到瓜州榆林窟第25窟。阿艾石窟的壁画题材各自独立, 却又彼此关联,看似无关的图像组合,或可视之为处于图像重组的过渡阶段。新疆库车地区石窟中有关药师的题材除了阿艾石窟之外,多见于库木吐喇的汉风洞窟,以经变形式表现,从现存经变中榜题及出土唐代汉文写本均反映库车地区的药师信仰出自东晋本《灌顶经》,带有密咒色彩①。分析库木吐喇的几个汉风洞窟,也可发现净土题材是一大特色,而且其净土信仰已开始与密法有所交涉。根据调查,库木吐拉石窟有盛唐时期的三头八臂观音、大日如来、马头观音等②,因此,不排除有其他发展的可能性。
  库车地区的汉风洞窟虽受敦煌影响,但也不可忽略其本土的因素,阿艾石窟即是一例。阿艾石窟卢舍那佛是法界人中像,但其图像表现与敦煌法界人中像却不完全相同,而是糅合了龟兹与于阗的特色,如沿袭龟兹克孜尔石窟卢舍那以佛身含容法界众生,但将于阗卢舍那佛身中象征智慧之光的日月转化为钟鼓,并保留代表般若体性的野马,以含容法界自在无碍之般若体性扩大法身的意义,更以此法界身之特性与药师佛、密法菩萨结合③。以此角度来审视敦煌榆林窟第25窟正壁的卢舍那与八菩萨,敦煌卢舍那佛从北周开始以法界人中像的形象出现,吐蕃统治时期虽传人大曰与八菩萨曼荼罗,但在传统华严思想下将主尊题为清净法身卢舍那佛似乎就合理了。

附注

① 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库车阿艾石窟第一号窟清理简报》,《新疆文物》1999年第3、4 期合刊;盛春寿《20世纪末的新发现•阿艾石窟》,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1年。 ② 马秦《千年龟兹》第133页图108,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霍旭初亦指出此为地藏菩萨。霍旭初(阿艾石窟信仰探察》,《西域佛教考论》,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 ①沙武田《榆林窟第25窟八大菩萨曼荼罗图像补遗》,《敦煌研究》2009年第5期。 ①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库车阿艾石窟第一号窟清理简报》,《新疆文物》,1999年第3、 4期合刊;盛春寿《20世纪末的新发现•阿艾石窟》,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1年。 ① 马世长《库木吐喇的汉风洞窟中国石窟•库木吐喇石窟》,文物出版社,1992年。 ② 彭金章《敦煌石窟全集·10·密教画卷》第36页,(香港)商务印书馆,2003年。 ③ 赖文英《论新疆阿艾石窟的卢舍那佛》,《圆光佛学学报》第16期,2010年7月。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