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5298 条
2021年
6627 条
2022年
9588 条
2023年
9083 条

颗粒列表

共 25298 条 1685 / 1687
25261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滉的主敬之学以敬内涵养本心和义外省察行事为核心,强调知行合一,贯始终兼动静。他的性理哲学思想主要通过《圣学十图》来表达,其中以周敦颐的《太极图》和张载的《西铭图》作为根本基础,阐发了圣学的理论根据和修养工夫。李滉强调理学与修养的...
25262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此文主要论述了奇大升的理气论思想,他与罗钦顺进行了长期论辩,并在辩论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理论,并明确了自己的立场。奇大升强调理对气的主宰性,认为理为气的主宰,气为理的材料。他也提出了理气的混沦一体说,但又强调既要合看又要离看。他质疑了罗...
25263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奇大升是朝鲜朝重要的性理学家,他强调理气问题,并围绕四端七情中的“理气之发”问题与李滉进行了长达8年的争论。奇大升定义了理气概念,将理视为气的主宰,气视为理的材料,并强调理无眹而气有迹。他认为理气在物上混沦不可分开,但又强调二者是...
25264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奇大升对李滉的“四七理气互发”说持批判态度,并提出了自己的“剔拨论”主张。他认为“四端”发于理而无不善,“七情”发于气而有善恶,但二者并非不同性质的情,而是在情所指及所偏重方面有所不同。奇大升强调理弱气强、理无眹而气有迹的观点,主...
25265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奇大升与李滉在四端和七情问题上观点不同,奇大升主张一情说,李滉持二情说。他们的辩论对后来的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25266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珥(1536-1584年)是韩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之一。他自幼受到母亲师任堂的教育,早期就开始接触儒家经典。李珥对多种学说进行了批判和吸纳,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气学说。与罗钦顺的“理气一物”论相比,李珥认为理和气并非一...
25267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珥的学说注重统合各家思想,以理气“不离”为特色的性理哲学体系。他对罗钦顺的学说给予高度评价,提出了“理气之妙”和“气发理乘一途”观点。李珥在理气问题上持开放态度,批评了徐敬德的“认气为理之病”。
25268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对李滉、成浑的“四七”论的分析,可以看出他们在讨论性情善恶与人心道心问题上的立场差异。成浑主张人心、道心是理气之发不同、危微之用各异,而李珥认为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他们之间的论辩丰富了“四七”论的理论内容,并引向对性情善恶与人心...
25269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珥的“四七理气”论和心性情意论是其哲学思想的主要特色。他与成浑和李滉在性情善恶与人心道心问题上存在立场差异。李珥强调性心情意的一体性,认为人心道心发于性,主张心的主宰作用和意的计较商量作用。他反对将心性分为二用,情意分为二歧的观...
25270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讨论了宋浚吉、宋时烈、丁时翰等学者关于“四端七情”的理论,阐述了他们在理气论上的观点以及“四端七情”和“人心道心”的论述。同时,还从东亚儒学史的角度探讨了“四端七情”论辩和“人心道心”论辩的理论意义。
25271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从比较朱子、李珥和宋浚吉的思想出发,对宋浚吉的理气论进行了论述。宋浚吉将理与气视为二物,并强调理对气的主宰作用。他认为理是无形无为而又纯善的形而上之存有,气是有形有为的存在。宋浚吉还借体用这对范畴来说明理的作用,将其界定为物的“所以然”...
25272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珥和宋浚吉在理气论上都承认了理与气构成世界万物的观点。李珥将理和气看作一体,强调其浑沦无间的关系。宋浚吉则强调理的无迹和超乎形迹的特性,认为理与气不相分离。两人对于理和气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的解释,但都是在朱子和栗谷学说的基础上进行...
25273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朝鲜朝前期的性理学家们围绕着四端七情的区分进行讨论,其中涉及到理和气的关系。李滉和奇大升在理气之发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李滉提出了理气互发的观点,奇大升则质疑这种说法。李珥支持奇大升的观点,认为四端与七情均为气发理乘。宋浚吉批评李滉...
25274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人心道心的论题与公私、理欲问题密不可分,朱子学中人心与道心相连,道心与天理相通,人心私欲,道心正心。李珥主张人心道心不能相兼,道心纯是天理,人心有善恶。宋浚吉强调心的易动性,心是活物,强调志的导向和立志的重要性。对于其心论,他认为...
25275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宋时烈是17世纪韩国性理学的代表之一,他推崇朱子与李珥,并在理气论上有自己的贡献。他认为理与气是二物,强调理对气的主宰作用。他还引入了"形"的概念来解释理气关系,将理气统一于形。此外,他补充了李珥的"理通气局"说,强调理自具于形。...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