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45条
析出资源
135条
图表
110条

检索条件

共 245 条 8 / 17
106
补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概括了《山海经·河水》的始末问题等。
107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陈桥驿教授在《水经注·题解》中说:“《河水》是《水经注》全书最长的一篇,共分五卷,计五万余字,占全部《水经注》的七分之一。《水经注》一书,注文比经文大二十余倍,但《河水》一篇,注文比经文大九十倍左右。”从这些数字上就可以推知郦道元在“河水”...
108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的文义与上节基本相同。不同点是“河济所入,海北注焉”。“河济所入”是说由“昆仑西北隅”源出之“河水”和冯沟河、赵河三水相淖而为西渤海。而后注入积石山峡口,出海口后,先向东北流至西和长道,后径直北流,注入“西汉水”,此即“海北注焉”。 “...
109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本概括了洛水的属地、洛、雒、络三字辨析、“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辨析、“河出图,洛出书”、“鸟立华上”辨析、河水、洛水归一等。
110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洛水”一名,因《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而举国闻名。但洛在何处,学界无明确定论,争论的焦点有三:南洛河,北洛河,洛峪河。
111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洛、雒、络三字辨析的研究。
112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中山经》曰:“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洛水出焉,东注于江。”“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是说“女几山”是“首”,“岷山”是尾。
113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易·系辞》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郑康成注曰:“春秋纬云: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成。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也。”孔安国曰:“河图则八卦也,洛书则九畴也。”侯果曰:“圣人法河图洛书制历象,以示天下也。...
114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何新先生在《诸神的起源》中说:“先秦战国铜器有数件以鸟立华上造型。其最精彩者为郭沫若说的一件鲁庄公十八年(前680年)时的新郑铜壶:此壶全身均浓重其诡之花纹,予人以无名之压迫,几可窒息。乃于壶盖之周骈列莲朵。上层以植物为图案,……而于莲瓣之...
115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时至今日,要想把《山海经》中的每一座山都一一对应已不太现实,只要我们能找出其中主要的,可以证明是伏羲文化渊源的,就是不小的发现了。《西山经》:“泰冒之山……洛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又《中山经》:“〓举之山,洛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玄扈之水,其...
116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对于“漾水”一名的来源,阚骃(hǎnyīn)云:“漾水出昆仑西北隅,至氐道重源显发而为漾水。”孔安国曰:“泉始出为漾,其尤濛耳。”郦道元则说得更好:“漾之名,纳方土之称,是其有汉川,汉阳,广汉,汉寿之号,或因其始,或因据其终。纵异名互见,犹...
117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海内西经》曰:“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史记·夏本纪》曰:“织皮昆仑,……道嶓冢……弱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嶓冢道漾,东流为汉。”
118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沔水在《山海经》中无专文叙述,仅有几处以“注于沔”叙述。在《水经注》中夹叙于“漾水”文中,乍看奇怪,细究则完全相符。且郦道元引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多方位印证了沔水的存在。
119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概括了《山海经》之汜水、汜水辨析等研究。
120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山海经》之汜水的研究。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