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海经》之汜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645
颗粒名称: 一、《山海经》之汜水
分类号: K210.7
页数: 2
页码: 216-2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海经》之汜水的研究。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历史探渊 山海经

内容

1.《山海经》中的汜水
   《山海经·西山经》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河水出焉……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汜天之水。漾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黑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大杆。是多怪鸟兽。”
   《中山经》曰:“浮戏之山……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东有谷,因名曰蛇谷。”此“蛇谷”当为今晚峡湖峡谷。
   《大荒南经》曰:“苍梧之野,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汜天之山,赤水穷焉。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
   2.至今沿用的“汜水”名
   汜水镇古称雄镇,是河南荥(xìng)阳市市辖镇,东接开封,西连洛阳,南有少林,北依黄河,中有汜水河蜿蜒流淌。
   3.古人对河南“汜水”的认同及否定
   《康熙字典》注汜曰:“从〓与从巳别”。《汉书·高帝纪》注曰:“臣瓒(zàn)曰今成臬东汜水是也。”师古曰:“此水旧读音凡,今被乡人呼之音祀。”《广与记》曰:“汜水县属开封府,古东虢(gu6)地,汉成皋,隋汜水。”
  4.典籍对“汜”字的解释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音似。”《说文》:“水别复入水也。”《尔雅·释水》:“水决复入为汜。”疏曰:“凡水之歧流复还本水者。”《释名》:“汜,止也,如出有所为毕已,复还而入也。”《说文》:“一曰汜,穷渎也。”《尔雅·释丘》:“穷渎汜。”疏曰:“谓困穷不通之水渎,名汜也。”《诗经·召南》:“江有汜。”木华《海赋》“枝岐潭瀹(yāo),渤荡成汜。”屈原《天问》:“出自汤谷,次于濛汜。”古往今来的学者对“汜”字之注,如出一辙。《尔雅·释水》:“灉,反入。又水自河出为灉”。注曰:“即河水决出复还入者。河之有灉,犹江之有汜。”此“灉”“汜”之地望皆在古昆仑。“河”并非黄河。注者以为河南之氾为“汜”,非也。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本书共分二十七章,包括:八卦与六十四卦,关于《山海经》的若干问题,关于《水经注》的若干问题,昆仑,悬圃,流沙,开明兽,雷泽,华胥与西王母、雨师妾,嶓冢山,崦嵫山,梁集寨庙堂寺,西王母,天地之中,盘古之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