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辨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637
颗粒名称: 三、“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辨析
分类号: K210.7
页数: 3
页码: 198-200
摘要: 《中山经》曰:“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洛水出焉,东注于江。”“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是说“女几山”是“首”,“岷山”是尾。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历史探渊

内容

《中山经》曰:“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洛水出焉,东注于江。”
   “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是说“女几山”是“首”,“岷山”是尾。
   1.岷(汶)山
   岷山又是“抿天之山”。岷山为什么是抿天之山呢?因为“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由于“女几山”与“古昆仑”是同一座山,系一山多名中的二名。从古昆仑的高度来说,《山海经》仅在“海内昆仑之墟”中说:“高万仞”。古代“度高深以仞,度短长以寻,度地以步”。“仞”,自古非一,如孔安国曰:“八尺曰仞。”《礼记·祭义》:“筑宫仞有三尺。”《正字通》:“古以周尺,八尺为仞。”《小尔雅》:“四尺曰仞。”王肃从之。郑玄谓:“七尺曰仞。”《释文》:“仞,七尺也。”应劭《汉书》注:“五尺六寸曰仞。”本来这万仞之高的山并不足为奇,但由于后世学者不断将其神话,从“万仞”上升到“两千二百里”,进而又上升到“高万一千里”,如此高山则可以手抿天,故“抿天”始此,从山则“岷”。《史记》《尚书·禹贡》中均有“岷嶓既艺”“汶嶓既艺”。
   《韵会》:“西和州,秦蒙恬(tián)筑长城始此。唐为岷州,宋改西和州。”《说文》释:“岷,山名,在蜀湔(jiān)氐西徼外,〓mín),从山暋(mín)声。”徐曰:“今作岷。”孔颖达曰:“山在梁州江水所出。”《括地志》:“山在岷州溢洛县南一里,连绵至蜀二千里皆曰岷山。”所以,作为“岷山之首”的“女几山”就是隶属今西和县姜席八盘嘴山——“古昆仑”。“女几之山”源出之水便是“洛水”。今天的“岷山”主峰,地点在西和县最南端与武都接壤的太石河乡界内,海拔2563米。
   2.“女几之山”析
   “女几”之“几”,除了《易·系辞》“知几其神乎”“其知几乎”有哲学成分外,其主要含义还是地理的含义。因为从“女几山”的山形来看,像一个完整的“几”字。
   “女几”之“女”乃是男女之“女”,别无其他含义。因为《山海经》的叙述是围绕在“古昆仑”展开的,“古昆仑”就是“女几之山”,“女几山”上居住的是“西王母”,“西王母”是生化大神,是“人祖奶奶”。“女”字即是“西王母”的生化象形字。(图84)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即源于此。“鵀”:字从人从王从鸟;“〓”从人从王从隹;“鳧、(fú):”从鸟从几;“凭”:从人从王从几;“鳳”:从鸟从一,从“几”,“一”为西王母头上胜。诸字皆未脱离开“鸟”“几”“人”“王”,又皆寓意为“西王母”,可见西王母之地位的特殊。
   3.“涅”指“女几”山上的黑土。《说文》“黑土在水中也”。故“涅”字从水、从土、从曰。
   4.“洛水出焉,东注于江”,是指“洛水”从“女几山”源出,环绕“女几之山”一周,然后东注嘉陵江。正如《水经注》“漾水”注:“汉水又东南,径瞿堆西,又屈径瞿堆南……羊肠蟠道,三十六回。”《海内经》:“有九丘,以水络之。”《大荒西经》:“昆仑西王母……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海外西经》:“女子国……水周之。”这就是“洛水”。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本书共分二十七章,包括:八卦与六十四卦,关于《山海经》的若干问题,关于《水经注》的若干问题,昆仑,悬圃,流沙,开明兽,雷泽,华胥与西王母、雨师妾,嶓冢山,崦嵫山,梁集寨庙堂寺,西王母,天地之中,盘古之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