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王阳明” 相关
共 74 条 4 / 5
46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仁斋批判了宋明理学家关于“理”和“理气”关系的观点,并提出了“古义学”方法来清源儒家思想。他认为万物由“一元气”构成,强调物性和生机的重要性。他将道德工夫视为理解个人情感、欲望和需求并塑造本性的过程。他将宇宙看作一个单一的活物,并...
47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本文讨论了四位学者的五本专书,其中包括李明辉、杨祖汉、蔡振丰和林月惠的作品,这些著作都在研究韩国儒学方面做出了贡献。李明辉的著作主要讨论了道德情感的比较哲学,特别关注了“四端七情”的道德情感。杨祖汉的著作着重探讨了韩国“四七之辩”...
48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明辉在他的著作中对于李退溪和阳明学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他们在思想上的距离并不如退溪本人所认为的那么大。退溪的四端七情理论与朱子学的观点有所不同,认为四端属于理而七情属于气,是异质的存在。然而,退溪本人对阳明学并不持好感。李明辉...
49
知识出处: 清初福建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初福建朱子学者对经学的观点和研究。他们在经学研究中强调汉儒与宋儒的继承与发展,主张将经学与理学相结合,重视对经典的注解与阐释,以求理解圣贤之道。他们赞扬汉儒有传经之功,宋儒有发明之功,认为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偏废。同时,他们也肯定...
50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论语》中“克己复礼为仁”的诠释历史和朱熹对此的诠释。朱熹将原本独立的《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结合,并用集结《四书》的义理脉络诠释《论语》。他的诠释不仅服务于其理学思想体系建构,而且体现了宋代思想家对儒学价值核心的不同见...
51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研究了朱熹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诠释,包括其下学上达、仁礼关系以及与理学体系建构的关系。通过对朱熹不同时期对“克己复礼”的诠释分析,展现了朱熹在儒家经典解释上的创新和贡献。同时,还将朱熹的诠释与传统儒家、经学家的诠释进行了比较,揭示了...
52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探讨了朱熹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诠释,分析了其在儒家经典解释上的创新和贡献。通过将朱熹的诠释与传统儒家、经学家的诠释进行比较,揭示了朱熹思想中的人本主义关怀和对个体价值的肯定。此外,本文还涉及了王阳明及其后学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诠释,...
53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是南宋时期的儒家学者,他对“克己复礼为仁”等经典进行了理学化的诠释,形成了内倾的学术特征,对儒学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学术分野、思想继承等方面。朱熹的诠释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他注重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双向互动,强调...
54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诗词创作具有显著的特点和创新。
55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子学在泰国的传播和发展。
56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1987年12月,厦门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厦门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探讨了朱熹哲学、经学、伦理学等性质、价值、意义及发展。会议特点之一是重视地方文献的发掘。会上提供了大量论文和专著,促进了国内外朱子学的研究和发展。
57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2000年11月,台北汉学研究中心等联合举办纪念朱熹逝世800周年“朱子学与东亚文明”学术会议,探讨了朱子学在东亚文明中的地位和影响。会议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58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福建文化研究会的学者们对朱子学的研究成果,包括理学的渊源、内涵和派别以及朱熹思想的源流等方面。这些学者们通过对福建理学的系统概括和深入研究,将闽学概念发展为“闽学”,并对朱熹的哲学思想进行了评价和剖析。
59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李兆民认为,明代福建理学由程朱转向王阳明,出现许多著名学者。清代继承先世余绪的有蔡世远、蔡新、雷鋐、林赞龙等。
60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批评陆九渊心学“语高则沦于空寂”,指出其专以尊德性为主,先立乎其大,有沦于禅学之虚空的危险。相较于吕学和永康、永嘉等浙东本土学,朱熹认为陆学有更多合理因素,肯定其能变化人,教人“做个人”。朱熹坚守儒之内核的义利之辨,推崇张栻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