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福建文化研究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通论》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132
颗粒名称: 一 福建文化研究会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552-554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文化研究会的学者们对朱子学的研究成果,包括理学的渊源、内涵和派别以及朱熹思想的源流等方面。这些学者们通过对福建理学的系统概括和深入研究,将闽学概念发展为“闽学”,并对朱熹的哲学思想进行了评价和剖析。
关键词: 福建文化研究会 朱子学 闽学

内容

20世纪30年代,福州福建协和大学的一批学者成立了“福建文化研究会”,其成员主要有李兆民、金云铭、郭毓麟等。
  福建文化研究会的资料缺乏,具体事迹难于说明。福建闽学研究会副会长陈遵沂教授于1995年3月函询李兆民之子李才栋教授,其回函附所撰写的《福建文化的开创者之一李兆民简历》,摘要如下:李兆民(1888—1961年)亦名瑞书、兆麟、鲁德、青州櫵子、湘中渔父、上梅山人,湖南新化人。早年肄业于长沙明德学堂,毕业于云南法政学堂。曾在云贵总理衙门任职。为同盟会成员,参与武昌起义,后任蔡锷秘书、护国运动少将参谋。再后任华中大学、上海国立税专、金陵大学、东吴大学、协和大学等高等学校教授。上世纪30年代在福州协和大学任教期间,参与发起“福建文化研究会”,并积极参加“福建文化”的学术活动。其除刊载于《福建文化》上的论文《洛学道南系的渊源》、《福建理学之渊源》、《明清福建理学诸家之概说》、《紫阳理学之我见》、《游荐山先生的遗教》①之外,还有《经学讲义》、《子学讲义》、《中国先民思想史》等。
  他们主要研讨福建文化,着重探索福建理学。1937年4月,其所创办的《福建文化》杂志编辑出版了“福建理学专号”,标志着20世纪初以来闽学研究由比较分散的零星研究进入专题研究。他们把福建理学系统概括为“福建文化”,可以说是“闽学”概念的发展。“福建文化”是把朱熹为代表的闽学作为核心部分而提出的福建“大文化”概念。福建文化研究会的学者们对朱子学研究的成绩卓越,主要研究成果是多方面的。
  (一)理学的渊源
  治心在《福建理学系统》中认为,通常讲福建理学时总是从杨龟山说起,其实“在龟山以前,已经有过古灵学派,与龟山同时的又有武夷学派。古灵、武夷都已形成了一派学说”。②李兆民在《福建理学之渊源》中,将闽学渊源追溯到宋初。他认为,五代丧乱,文化凌迟,宋太祖反正,重兴正学。当时“声教风靡天下,竟出欧阳修、孙复、石介、胡瑗诸先辈,遵崇师道,讲明正学,迩后濂、洛、关、闽之递兴,盖渊源有自也。”①同时,他在《洛学道南系的渊源》中强调,道南系是“宋朝以来福建文化的大本营”。所谓“道南系”,是指南宋以来公认的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的传授系统。②本书上面已有讲到,此系统从师承上讲是可以的;其实,道南的源头还有游酢,且从思想内容上讲朱熹是直接承袭程颐思想的,杨时主要是程颢的思想。
  (二)理学的内涵和派别
  郭毓麟在其《论宋代福建理学》中,将宋代福建理学分为12派:(1)一元派,其以杨时为代表,认为“龟山哲学与明道同为气一元论,以天地只是一气,宇宙千态万状,不过一气聚散离合而已”。此说杨时、程颢理学为气一元论是不确切的,学界有定论。(2)致知派,其以胡安国为代表,认为“穷理尽性,乃圣门事业。物物而察,知之始也;一以贯之,知之至也”。(3)主心派,其以陈瓘、胡寅等为代表。认为陈瓘学说重心字,其有“先天之学,以心为本”的观点;胡寅亦认为“圣学以心为本”。(4)义理派,其以罗从彦为代表,认为“豫章学说重义理,不重功利,故言士之立身,要以名节忠义为本”。(5)心气合一派,其以李侗为代表,认为学问之道在于“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而“养气大概是要得心与气合”。(6)心性派,其以胡宏为代表,认为“五峰先生以为心性二字,乃道义渊源”。(7)穷理致知派,其以朱熹为代表,认为朱熹“主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以求放心、持敬、守静为德之修养法”。(8)数理派,其以蔡元定为代表,其特点是“因数明理”。(9)范数派,其以蔡沉为代表,认为“九峰先生最大之发明,厥为数之一字”,其“数字能含括一切妙理”。(10)一本派,其以黄榦为代表,认为“勉斋学说之大要,以为道有体用二方面,体者一本,天命之性;……用者万殊,率性之道”。(11)道理派,其以陈淳为代表,认为“北溪学说注重道理二字”。(12)象理派,其以真德秀为代表,认为“西山先生以为天下凡有象有形之物,皆有无形之道理存于其中”。郭毓麟的这些观点,今天看起来有些是不确切的,且把闽学与闽中早期理学混同起来。③
  (三)朱熹思想源流
  郭毓麟《论宋代福建理学》中还认为,朱熹“集古来诸家之思想,冶为一炉,而又能以己意评判,融合贯通,而蔚成有宋一代理学大家”。其学说于哲学上主理气二元论,本濂溪、伊川之说;于伦理学上,论性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二者,本张横渠之说;论心因理气二元之解释,分道心与人心二者,而以仁统之。李兆民在《紫阳理学之我见》中认为,朱熹哲学是“唯理论”之哲学,是一种经院哲学,或烦琐哲学性质之理学;濂、洛、关,皆是朱子学说之渊薮,“其宇宙观不外周子太极图说、伊川理气说之融和。而远源出于《易传》与老子《道德经》”。朱熹宇宙观是二元融和之一元论,即“一元太极统系下之理气二体”。“朱子意欲将其唯理论之哲学,建立在格物致知之科学上,然须贯通性理学与古传之天人合一论,或宗教哲学”。“其解释之艰难,自不待言而谕矣。朱子之大志为时代局限而不达,门人更不伸,蹉跎于经传章句与成说,惜哉”。①
  金云铭的《朱子著作考》,是篇研究朱熹著作的力作,该文考证朱熹撰著之书《周易本传》等39种,朱熹编次之书《二程遗书》、《近思录》等18种,朱熹注释之书《四书章句集注》等6种,朱熹校刊之书《周易参同契考异》等15种,朱熹著述经后人编次而成书者《朱子五经大全》、《朱子语类》等64种。以上总计,朱熹著述共有142种之多。②
  (四)明清福建理学
  李兆民在《明清福建理学诸家之概说》中认为,宋代福建原系程朱理学地盘,陆王心学势力甚微,迨明代王阳明之学兴起,开始有人从事阳明学。尤其浙江王龙溪学派流传,渐次化为闽产,而闽中追随者甚多,便出现“旗鼓相当”的局面。当时福建也有许多著名的学者,如著名闽学家莆田周瑛、晋江蔡清陈琛、同安林希元、镇海卫(今漳浦)陈真晟、惠安张岳,特别是诏安黄道周“则为明代闽学之殿军,影响后学甚大”。至满清入主中原200余年间,“犹有数人继承先世余绪,若蔡世远、蔡新、雷鋐、林赞龙等,其最著者也。”③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朱子学通论》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记述了朱子学的渊源、朱子学的创立、朱子学的基本内容、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近现代朱子学研究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兆民
相关人物
金云铭
相关人物
郭毓麟
相关人物
李才栋
相关人物
蔡锷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杨龟山
相关人物
欧阳修
相关人物
杨时
相关人物
罗从彦
相关人物
李侗
相关人物
程颐
相关人物
程颢
相关人物
胡安国
相关人物
陈瓘
相关人物
胡寅
相关人物
胡宏
相关人物
蔡元定
相关人物
蔡沉
相关人物
黄榦
相关人物
陈淳
相关人物
真德秀
相关人物
张横渠
相关人物
王阳明
相关人物
王龙溪
相关人物
周瑛
相关人物
蔡清
相关人物
陈琛
相关人物
林希元
相关人物
陈真晟
相关人物
张岳
相关人物
黄道周
相关人物
蔡世远
相关人物
蔡新
相关人物
林赞龙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福建文化研究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