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泰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通论》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098
颗粒名称: 三 泰国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507-508
摘要: 本文介绍了朱子学在泰国的传播和发展。
关键词: 朱子学 泰国 影响

内容

中国儒家文化在泰国得到华人的认同。泰国华人领袖郑午楼博士说:
  我们海外华人,在保持中华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事实上,儒家思想早已通过历史塑造出华人特有的心态和生活方式。我们身居竞争性工商社会,深知对西方社会价值观念所造成的弊端。如果得到经济现代化,却失去了儒家传统,那将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因此,我们必须在投身于一个工商社会以求生存发展的同时,努力保存并发扬华人的道德理性,实践东西文化共同冶于一炉的中庸之道。①
  泰国学者郑彝元的《儒家思想导论》一书,在泰国发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本书主要的内容是:道德就是天人合契之道与仁义礼智信五德;伦理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四个实践道德伦理的步骤。作者认为,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所在,是华人社会关系的基础;要继承这种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弘扬儒家的价值观念和理性精神,荡涤一切歪曲误解的尘垢,恢复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本来面目。
  《儒家思想导论》的作者还着重分析了汉唐前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与宋明来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家的不同特点。他认为,两者具有前后相继的关系,前者强调知天,即对天地人三才一贯的客观认识,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后者强调敬天,强调人的主观精神,提倡“存天理,去人欲”、“养浩然之气”的内圣心学和践履诚敬的道德修养学,具有强烈的宗教倾向。其人伦精神逊于先秦儒家。对于宋明以后新儒学的发展,郑彝元说:
  宋代儒学融合佛学,特别是朱熹把经学和理学共冶于一炉,使儒学大放光芒。宋明儒学由于解释心物、性理的侧重点不同,从二程开始,逐渐分化出偏于道问学的程朱学派别与偏于尊德性的陆王学派别。明代儒学以王阳明为代表,以“致良知”与“知行合一”为主旨的心学大行其道,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大儒力矫王学的流弊,提倡致用实学,并在满清政府压迫的特殊环境中导出乾嘉时期的考据学,使儒家学风由尊德性向道问学阶段推移。②
  在这段话里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把理学之朱陆学派与明清唯理、唯心和唯气的分野联系起来,认为它们是宋明理学衍变过程的必然结果。
  《儒家思想导论》的作者还特别研究了朱熹的人性论,认为“朱熹觉得个人人格的发展,不要说成圣成贤,就是堂堂正正地做人,都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说明朱熹对人性中的本能,即恶的倾向,具有相当深刻的体会”。作者还说:
  朱熹能够把人性的善恶与天理人欲两者联系起来讲,表明他已看到
  了本能(人欲)与理性(天理)同善恶的相互关系。但是,他把理性说成天理,表明他还不明白理性发源于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社会意识的表现。其次,他对人欲和天理、本能与理性的依存性(并有之物)缺乏明确认识,不明白两者之间的对立并非绝对,只能互相制衡而不能独立存在。①
  郑彝元这种分析是深刻的,是有新意的。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朱子学通论》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记述了朱子学的渊源、朱子学的创立、朱子学的基本内容、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近现代朱子学研究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郑午楼
相关人物
郑彝元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王阳明
相关人物
黄宗羲
相关人物
王夫之
相关人物
顾炎武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