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台北纪念朱熹逝世800周年学术会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通论》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127
颗粒名称: 六 台北纪念朱熹逝世800周年学术会议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547-548
摘要: 本文介绍了2000年11月,台北汉学研究中心等联合举办纪念朱熹逝世800周年“朱子学与东亚文明”学术会议,探讨了朱子学在东亚文明中的地位和影响。会议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关键词: 朱子学 东亚文明 学术会议

内容

2000年是旧新世纪之交,是朱熹逝世800周年、诞辰870周年,国内外文化学术界纷纷展开活动,主要以探讨朱子学的价值为契机,预示21世纪的社会发展动向。如南平市人民政府、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联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厦门大学、福建社会科学院等举办了“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会议(2000年10月12—14日),台北中国哲学会举办了“朱子学的回顾与21世纪的展望”学术会议(2000年12月22—23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了“迈入21世纪的朱子学”——纪念朱熹诞辰87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2000年11月),以及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南昌大学文学院、婺源县人民政府等联合举办了“朱子学与当代社会”国际学术会议(2003年10月5—6日)等。这里论述的台北汉学研究中心等联合举办的朱子学会议,是这个时期同类会议的典型。
  2000年11月16—18日,台北汉学研究中心、中研院文哲研究所和新竹清华大学中文系在台北联合举办了纪念朱熹逝世800周年“朱子学与东亚文明”学术会议。据邀请函所附《会议简介》(2000年10月印)和会上印发的会议手册《“朱子学与21世纪”——纪念朱熹逝世800周年学术会议》(2000年11月印),此次会议的学术背景和内容主要是:
  自从1982年夏威夷大学首度召开大规模的“朱子学国际会议”开始,至今已先后召开四次国际会议,它们分别是中国大陆1987年在厦门、1990年在武夷山,以及1992年在台北召开的朱子学国际会议。……最近一次的朱子学会议距今已逾七年。天道周星,华人社群及东亚地区的文化氛围已变,作为具有深层文化积淀的朱子学因素在不同的时空脉络中,自然也需要重新定位。为避免学术议题一再重复,也应照应朱子不世出思想巨子的多方面成就及多方面影响,此次会议避免探讨业已充分论述过的固定主题,重点将集中在东亚边缘地区的儒学,以及朱子学较边缘的学科。边缘交融,汇成焦点。朱子学与近代东亚、朱子与闽台儒学、朱子的语文学与经典诠释、朱子学与科学论述,这四个领域是会议的核心议程。前两个将侧重朱子学在日、韩、台湾土著化以后产生的复杂思想史关系;后两个则是学术意义丰富、仍未经充分讨论的学问。……(朱子后)八百年来的东亚,朱子学是其文化的主轴,它或为主导的力量,或为不断冲突、对话中的诸因素之一。朱子生于闽,其学号称闽学,其门生闽人亦占大半。闽人入台,其学亦随之东移台湾。千年之世纪伊始,朱子学会复将于台北召开。藉着会议主题之重点突破,以及专家学者济济一堂邃密的讨论,我们期望此次会议可为尔后的朱子学研究奠定更深厚的基础。
  由此可见,此次会议是接着过去四次朱子学国际会议的,在朱子学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从会议研讨的过程和会后出版的论文集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笔者应邀出席了这次盛会,并在开幕式上代表大陆学者致辞,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朱熹与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武夷文化说》的演讲。对于会议的情况,当时的报纸报道说:
  国内外学者专家一百余人与会,包括美、日、加、韩、新加坡、澳洲、香港及大陆等二十多位学者。会议由国家图书馆馆长兼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庄芳荣主持开幕,与会学者包括中研院特聘研究员刘述先,大陆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高令印,及日本筑波女子大学教授子安宣邦,先后代表致辞。会议发表二十七篇论文,最后由刘述先及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共同主持综合讨论。①
  会后出版的论文集,分别是杨儒宾主编之《朱子学的展开——东亚篇》和钟彩钧主编之《朱子学的展开——学术篇》两部,皆由汉学研究中心于2002年6月出版。笔者的论文载入《东亚篇》,主编杨儒宾在《导论》中评之曰:“高令印教授的《朱熹与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武夷文化说》一文,即探讨朱子如何从武夷山原有的文化氛围出发,综合三教,整齐百家,终于形成最具有理论深度与广度的朱子学,成为‘东亚文明的体现’。”
  配合这次会议,台北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举办了“近代东亚鸿儒书法展”,展出从16世纪以来的儒学大家王阳明、黄道周、傅山、顾炎武、黄宗羲、朱舜水、熊十力,以及藤原惺窝、李退溪、李珥等47人的墨迹150余件,真使人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并全部印成八开本的精美书册赠予与会专家学者。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朱子学通论》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记述了朱子学的渊源、朱子学的创立、朱子学的基本内容、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近现代朱子学研究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庄芳荣
相关人物
刘述先
相关人物
高令印
相关人物
杜维明
相关人物
杨儒宾
相关人物
钟彩钧
相关人物
王阳明
相关人物
黄道周
相关人物
顾炎武
相关人物
黄宗羲
相关人物
朱舜水
相关人物
熊十力
相关人物
藤原惺窝
相关人物
李退溪
相关人物
李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台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