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王阳明” 相关
共 74 条 3 / 5
31
知识出处: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蒋介石在台湾时期的一些思想变化,以及他对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看法。
32
知识出处: 朱熹与中国文化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陆王心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强调心的作用和本原地位,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等思想,对程朱道学的流弊进行了批判和发展。朱熹和陆九渊作为心学的代表人物,在宇宙本体论、认识论、义利观、心性论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都体现了理学思潮的...
33
知识出处: 朱熹与中国文化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陆九渊和朱熹是南宋时期两位著名的理学家,他们在心性论、义利之辨和宇宙本体论等方面存在相同和相异之处。其中,陆九渊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认为心是宇宙本体,与朱熹的思想存在差异。此外,陆九渊和朱熹在教育思想上也存在一定的异同点,例如对...
34
知识出处: 朱熹与中国文化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王阳明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的心学思想对中国哲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介绍了王阳明心学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包括从朱熹学说转向心学、对朱学的改造、以及提出“朱子晚年定论”等重要思想。同时,文章也提到了王阳明对《大学》一书的...
35
知识出处: 朱子哲学的结构与义理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熹哲学中,人性分为性和情,性是内在的、无形的,情是外在的、有形的。情是指恻隐、羞恶、辞逊、是非,这些情感是经验性的,可以被主体察识和体验。四端之情的流露是主体与相应情境相感通的结果,而这个感通是由于主体内在的仁义礼智之性被外在情...
36
知识出处: 朱子哲学的结构与义理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子认为,格物致知是实现修己治人的重要工夫,读书是实现这一工夫的基础。同时,他总结和提炼了先秦儒学的工夫进路,为后世学者的自我修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37
知识出处: 朱子哲学的结构与义理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子认为,格物致知不仅涉及德性问题,还涉及实践能力的问题。在朱子看来,君子人格应该是德性主体和实践主体,只有才德兼备才能称为君子。实践能力是每个现实的主体都应该具备的。同时,朱子强调《大学》作为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它提供了为学的基本...
38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1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陆象山、王阳明、黄宗羲等对朱子的格物致知理论提出批评,认为其有“义外”之嫌。牟宗三从康德哲学的视角指出朱子的格物致知理论将他律道德置于主体之外。实际上,朱子的格物致知是克服气禀、物欲的影响,充分认识自身性理并使其现实呈现的过程,是...
39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该文通过研究朝鲜儒学的方法,旨在深入理解其相对于中国朱子学的独特性。其中,朝鲜的“性理学”是一个重要的学问体系,具有区别于中国性理学的特点与独特性。
40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现代中国哲学研究者认为心学是以修心为学的思想体系,最早可追溯到韩愈的“心将老、犹自将心学”。邵子首次将“心”与“学”连词,并阐释了“心学”的含义。宋明时期,陆象山与王阳明的思想被视为心学的代表。明代开始,“心学”一词被广泛使用,并...
41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霞谷郑齐斗是朝鲜阳明学的代表人物,他以“生理说”为特征的阳明学,主张克服虚伪假饰的弊病,从阳明学中发现真理。他抛弃朱子学选择阳明学,认为“生理”是充满活力和生气的“心之体”,是万事万物之根源,也是良知和道德的依据。
42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学在朝鲜朝被视为正统,但朱子言论存在前后不一的问题。韩国儒者韩元震《朱子言论同异考》对此进行了考究。唐君毅先生认为,朱子人心、道心之说,前、后历经四变(此处未全抄出),而此一灵感的抒发,则是来自韩国儒者韩元震(字德昭,号南塘,...
43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田愚试图弥合李退溪与李栗谷之间的分歧,提出“退溪晚年定论”,认为李退溪晚年接受李栗谷“气发理乘一途”的观点。但李退溪在晚年仍坚持“理气互发”之论,并未放弃“四端则理发而气乘之”之说。此外,李退溪晚年提出“理到”之说,与朱熹的思想不...
44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洪大容(字德保,号湛轩)是朝鲜朝后期的实学家,他批判朝鲜朱子学的形式化空洞,主张实用的实际学问。他支持学习清朝的文物学术,主张积极地吸收清朝先进的文化。洪大容提出了以天视物的价值相对主义观点,认为人与物应当平等对待。他受到了地球说...
45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孟子和李翱的思想中,心性的自律能力被强调。然而,朱熹和王阳明对孟子的理解有所不同,导致他们对心性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他们试图通过心性来控制情感并消灭恶念,但在具体方法上存在分歧。此外,这些思想在日本也引起了学术论战。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