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霞谷:阳明学者的“生理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102
颗粒名称: 三 霞谷:阳明学者的“生理说”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4
页码: 608-6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霞谷郑齐斗是朝鲜阳明学的代表人物,他以“生理说”为特征的阳明学,主张克服虚伪假饰的弊病,从阳明学中发现真理。他抛弃朱子学选择阳明学,认为“生理”是充满活力和生气的“心之体”,是万事万物之根源,也是良知和道德的依据。
关键词: 韩国儒学 朱子学 演变

内容

霞谷郑齐斗是朝鲜阳明学的代表大儒,并以其为首形成了著名的江华学派。阳明学自传入朝鲜初期始便被排斥为异端邪说,而霞谷当时在学习阳明学时,与性理学者崔鸣吉(1586—1647)等人有一定的联系,同时也受到了具有反朱子学风的尹拯(1629—1714)的影响。但他抛弃朱子学选择阳明学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当时在礼讼和党争中形成的虚伪假饰的弊病,试图从阳明学中发现真理。
  霞谷阳明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生理说”中。“生理”本见于《传习录》,是王阳明在回答学生“如何克己”时使用的概念。王阳明认为,“生理”所发的视听言动便是仁和善。①霞谷将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发展。②霞谷认为,“生理”就是精神与生气为一身之理,“其根植在肾,开华在面,而其充即满于一身,弥乎天地”③。生气的根源与智慧相结合,就是生理。生理是生气的灵通性,就人身而言,是生命的根源,也就是心。霞谷多次论及生理:
  人心之神,一个活体生理。④
  精神生气为一身之生理。⑤
  此处的人心之活体就是指精神及仁义礼智的本性。如此看来,霞谷将精神和本性看作“心之体”,是充满活力和生气的“生理”。霞谷非常重视本性,称“性者理之体也”⑥。这种称“性乃生理”“理之体”体现了郑齐斗将“理”的内容看作“性”的思想。
  具体到人性论来看,霞谷认为,若有了“生理”,人人皆可为尧舜。他指出:“性者,天降之衷,明德也,自有之良也,有是生之德……生生之理於穆流行者,性之源也。”⑦明德即良知良能,是先天就有的“生生之理”,所以人人都可以性善,都可以成为尧舜。
  “生理”在霞谷思想中最核心的意思便是良知,是万事万物之根源。他提出“生理”这一概念,是为了反对朱子的“理”。
  朱子以其所有条理者谓之理,虽可以之该通于事物,然而是即不过在物之虚条空道耳,茫荡然无可以为本领宗主者也。夫圣人以气主之明体者为理,其能仁义礼智者是也。朱子则以气道之条路者为之理。气道之条路者,无生理,无实体,与死者同其体焉。苟其理者,不在于人心神明,而只是虚条,则彼枯木死灰之物,亦可以与人心神明同其性道,而可以谓之大本性体者欤?可以谓人之性犹木之性,木之理犹心之理欤?①
  霞谷认为,朱子之理是个体事物的条理相通以及能够使得个体之气流行运转的条路,是物理。这种理没有实体,没有生气,犹如枯木死灰般,只是机械性、规律性的存在,不能成为人心神明的大本。在此基础上,霞谷也批判栗谷等性理学者所提倡的理只是虚理,不仅没有能动的作用性,而且脱离现实世界以及具体事物,是超越的理、外在的理、没有物质性的抽象之理。霞谷认为性理学之理的根本问题在于“离物而论理”,是“虚之为理”,与气相脱离,没有生命力。对此,霞谷提出了把生理作为本领与宗主的心学思想。
  在霞谷看来,生理包括两种意思:一是形而上学的存在原理,二是具有具体活动的生命力。关于理所具有的形而上学的存在原理,霞谷肯定自身的生理与朱子学的理或性具有相同的意思,但朱子学中的理只是作为普遍的原理而存在的,它本身没有统摄、主管万物的能力。霞谷否定了朱子的这种理。霞谷认为,理并不是作为单纯的原理而存在的,它应该对应具体的事态,认识并判断客观对象,同时又是具有活动能力的、生动的存在。因此,他以心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为基础来解释阳明学,确立了心所具有的本质特性(理)和兼有生动的特性(生)的生理论的学问体系。
  不仅如此,霞谷还认为,作为气所灵通的生理应该被定义为神一样的存在,“理者,气之灵通处,神是也”②。生理是一种有神妙生命力的理,是人类能和万物感应的灵明的精神作用。它不是“虚条”,是一种实的存在。但如果在此意义上只是将生理限定为“天地之大德曰生”以及“生之谓性”的层面上,就容易产生对生理的曲解。霞谷认为,性是生理的本质属性,性即生理,生理通过这一本质属性确保了道德性和能动性的依据。“理者,心之神明者,太极上帝”③,霞谷把理定位为心的神明,占有绝对的地位。理是生理的主体,是活泼流动、生生不息的生命的主体,同时也是道德的主体。①
  在此基础上,霞谷展开了自己的“良知说”,并就良知和生理的关系如下指出:
  阳明之说曰,良知是心之本体。又曰,良知之诚爱恻隐处,便是仁。其言良知者,盖以其心体之能有知(人之生理)者之全体名之耳,非知以念察识之一端言之也。盖人之生理能有所明觉,自能周流通达而不昧者,乃能恻隐,能羞恶,能是非。无所不能者,是其固有之德而所谓良知者也,亦即所谓仁者也。……不察乎其恻隐之心即良知也,心体之知即生理也。②
  在霞谷看来,良知是人的道德本质。同时也是具有持续不断进行道德活动的、能动的存在。霞谷把这种良知看成是一种具有生生不息的道德行为、具有能动生命力的存在。生理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做出感应,或恻隐,或羞恶,或辞让,或是非,这就是良知,是仁。“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良知即亦生道者也,良知即是恻隐之心之体”③,能动的恻隐之心是良知,能动的恻隐之心的本体也是良知。良知即为生理,二者不是单独存在而是本来就为一体。良知同时具有先天的自觉能力和能动的实践能力,是体用一源,也可理解为体用合一。换言之,良知不仅将生生不息的生理作为生命的本质,更是将先天的道德能力与后天能动的实践能力统一起来,真正做到了阳明学的知行合一。这也是霞谷良知说的核心所在。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是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的结项成果,并于今年被认定为是成果。近九十万字,吴震教授主编,由海内外中国哲学领域的一线学者组成的性团队合作分篇撰写,代表了当代朱子学研究的前沿的成果。

阅读

相关人物

邢丽菊
责任者
崔鸣吉
相关人物
王阳明
相关人物
郑齐斗
相关人物
尹拯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