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595条
析出资源
1493条
图表
50条
人物
29条
机构
2条
事件
3条
作品
15条

检索条件

与 “朱子” 相关
共 1595 条 2 / 107
16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朱子在其善恶观的理论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化思想体系。朱子在他的善恶观中论述了教化成善的可能性,而其整个教化思想理论体系又是围绕着对“至善”的追求而展开的。朱子善恶观认为宇宙本源之太极乃是至善无恶的,至善乃是世界本源的存在状态,这为教化...
17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朱子善恶观置于现代视角下分析,其善恶观理论体系不仅极具中国传统善恶理论特色,且有其自身鲜明的理论特点。将宇宙本体论角度与心性伦理角度完美结合的善恶观是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其最显著的观点是认为天之善与人心之善本质上是相同的,并...
18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对“仁”的把握可以成为我们理解儒学精神特质的重要途径。在儒家学者中,对“仁”做出最多阐释的当数朱子。钱穆先生认为,“仁”可谓是“朱子讲学一大总脑”,由此推出朱子学的“逐项分散处”。陈荣捷先生也说:“朱子自三十四岁编成...
19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提及何为“仁”,历代的儒家学者对此问题多有辨析,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致。孔子罕言性与天道,《论语》中记载了“问仁”七处,但孔子均答以为仁之术,或者对仁做出描述性的阐述——“刚、毅、木讷近仁”。虽然每次回答都不一样,但其对仁的讨论始终是围绕着人...
20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对仁的理解把握不外乎两种方法,一是理论分析,二是内心体验。朱子在后期肯定了知先行后之说,对于仁的问题,朱子也认为学者须略知仁之名义气象而有望之标准,然后躬行践履,方能有所得。因此,在理论分析这方面,朱子对仁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探讨...
21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包括仁者——天地生物之心,仁者——心之德,爱之理。
22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因此,它可以作为存在与价值的终极源头,社会生存之“至善”方有着实处。朱子本体论的仁说实为一个价值混乱与精神迷失的社会重建起了儒家的理想与信仰。
23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天地生物之心的仁赋予人则为人之性。天与人、心与理皆从此仁字上合一。因此,朱子认为仁最终还是要落脚到人的真诚坦恻之心上,发用为心的种种现实活动,展开于人的现实情感活动之中。在论及仁与心的关系时,朱子与张栻展开了一番争论。
24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包括(1)仁与四德,(2)仁与知觉,(3)仁与公。
25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四德即仁、义、礼、智之说,发端于孟子。再经后世儒者不断演绎而成为人性所必修的道德内容。
26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在仁说之辩中,知觉言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朱子认为不能将仁与知觉混为一谈。
27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作为代表社会群体的道德准则,“仁”的思想中包含着公的原则。但一些学者直接把公与仁等同起来,并认为二者是相行相生的,这种观点受到朱子的质疑。
28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包括1.以克己复礼求仁,2.以爱求仁,3.以敬求仁。
29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朱子在《仁说》中论证了天地生物之心落到人生界则为人心之仁。人心之仁,无所不备,体而存之,是一切正义美好的源头,也是公平正义的根本。但是,个体生命在追求美好幸福的同时,也必须考虑世上其他复杂之个体生命,遵循克己复礼的求仁之方,只有这样人类社会...
30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在仁与爱的关系上,朱子主张仁与爱是体用关系,是未发已发关系,并强调了爱不是仁,爱之理才是仁。如果单说仁而不知有爱,操存涵养之功就会被忽略,仁之学说也会成为空中楼阁而无法捉摸,因此,在求仁中不可离了爱来说仁。 仁主于爱,而爱莫切于事亲;义主于...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