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图书馆
兰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兰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15151条
基础文献
24条
析出资源
4902条
图表
1641条
人物
5246条
机构
3条
事件
2361条
地名
9条
专题
4条
作品
909条
实物
52条
知识出处
全部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五...
街巷旧事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 第...
丝绸之路与东察合台汗...
敦煌文化
话说陇西堂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七...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
永登教育志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榆中县教育志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
战功赫赫的红军骑兵三...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
太平鼓韵:城关鼓曲源...
丝绸之路民族民间文学...
兰州解放五十年
甘肃文史资料选輯第二...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九...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
检索条件
共 15151 条
200
/
1011
2986
密教“心月轮观”的学理与实践——以敦煌石窟为例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密教“心月轮观”的学理与实践——以敦煌石窟为例本文章内容包括:一、引言、二、《无畏三藏禅要》的作者与特色、三、佛经中所谈到的“月轮”概念、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与“心月轮观”的出现、五、《无畏三藏禅要》中的“心月轮观”、 六、“心月轮观”...
2987
一、引言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佛教诸派教学对于皆主缘起说,但是小乘谈业感缘起①,大乘法相宗谈赖耶缘起②大乘法性宗谈真如缘起或法界缘起③,密教则主张六大缘起④各有不同的特色。当然,诸家各执己见,以己为胜,这是可以理解的。 密教自不能例外,以其六大缘起,摄一切诸法理事于阿字...
2988
二、《无畏三藏禅要》的作者与特色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善无畏(637—735年)是中印度人®他早年即因②难而让位出家南游,在海滨得法华三昧,寄身商船往游诸国,密修禅诵。据僧传所说:善无畏曾以真言感应七俱胝尊(准提佛母)现身,继而化解了大众的③难③。 后来,善无畏经由那烂陀寺达摩掏多的指引,借道...
2989
三、佛经中所谈到的“月轮”概念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对大多数人来说,月光是美好的印象,以月光为名,让人听得很欢喜, 所以佛经里面有月光佛、月光菩萨、月光比丘、月光王子、月光夫人等等, 不胜枚举④。佛陀也曾经借由月光的增、减来比喻善、恶丈夫的德行⑤, 或本生谭中说有“月光王本生”⑥等。对《般若...
2990
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与“心月轮观”的出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凡八卷十三品①唐代般若②译,略称《本生心地观经》《心地观经》。是释迦佛于耆阇崛山,为文殊师利、弥勒等诸大菩萨敘述出家住阿兰若者,如何观心地、灭妄想,而成佛道。关于此经之传译,据卷首御制序载,此经“梵本系唐髙宗时代之狮子国...
2991
五、《无畏三藏禅要》中的“心月轮观”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据《禅要》所说,这是依《金刚顶经》所施设的方便法门,依此修行,可以成佛。行者依序调身、调息,以进人正受,勤修三昧——“心月轮观”。
2992
六、“心月轮观”与本尊的出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前文述及《心地观经•成佛品》正明密宗之法,突显身、语、意三密加持成佛之义。如其经文所说,修行者端身正坐,手结印相,口诵真言,心中作如下观想: 瑜伽行者观满月中,出生金色五钴金刚,光明焕然犹如镕金,放于无数大白光明,以是观察名“心秘密”。……...
2993
七、敦煌石窟壁画中的月轮观相关图像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敦煌石窟自密教尊形出现以来,构图形式多具备道场观的特质,仿曼荼罗布局,有浓厚的区域性面貌,不仅与长安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密教图像样式有异,更与流传日本和西藏的形式有相当差距。在敦煌石窟内所遗留的众多密教图像当中,有一类明显表现着本尊坐在月轮之中...
2994
1.莫离窟第148窟(盛唐)的南、北壁龛顶。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纯正密教成熟于公元6~7世纪的印度,整个大乘佛教也开始随之密教化。密教造像的类型概分为两种:一种是寂像,一种是忿怒像。这两类形象都在盛唐初期流入敦煌,并在壁面上留下他们的身影。密教行事本来就重视祈愿、积福、驱魔、除障,其神化的功德观也逐渐被...
2995
密教造像的类型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纯正密教成熟于公元6~7世纪的印度,整个大乘佛教也开始随之密教化。密教造像的类型概分为两种:一种是寂像,一种是忿怒像。这两类形象都在盛唐初期流入敦煌,并在壁面上留下他们的身影。密教行事本来就重视祈愿、积福、驱魔、除障,其神化的功德观也逐渐被...
2996
莫高窟南壁龛介绍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南壁龛异于北壁龛的独特性在于白净月轮中的诸尊变化菩萨像,这反映出金刚界曼荼罗的重要元素——从月轮出生的诸圣众。如前文所说, 这是依于菩提心而出生诸佛的庄严境界!从南壁龛顶的残像来考虑,这原来也是一铺与北壁龛顶相似构图的“类曼荼罗”说法图,主...
2997
2.莫高窟第156窟(晚唐)的正壁龛顶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莫高窟第156窟被视为晚唐归义军张议潮(799—872年)的功德窟① 一向以“张议潮出行图”而闻名②而正龛龛顶丰富的曼荼罗图却乏人问津。前述莫高窟第148窟南壁龛顶的“类曼荼罗”说法图,与三披的变化菩萨说法图,那种主、从共构的内义与组织性,...
2998
莫高窟正壁龛顶的介绍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莫高窟第156窟被视为晚唐归义军张议潮(799—872年)的功德窟① 一向以“张议潮出行图”而闻名②而正龛龛顶丰富的曼荼罗图却乏人问津。前述莫高窟第148窟南壁龛顶的“类曼荼罗”说法图,与三披的变化菩萨说法图,那种主、从共构的内义与组织性,...
2999
八、结语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从以上对于“心月轮观”的理论和敦煌石窟壁画中的图像实例来看, 大致可以见到唐代佛教对这个禅法的学理与实践是相当具体的。《禅要》 提到因为月轮具备自性清净(离贪欲垢)、清凉(离瞋热恼)、光明(离愚痴暗)三种意义,所以被取为譬喻,方便修行者依此...
3000
谁主沉浮——莫高窟吐蕃时期《维摩变》的图式 及...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按《维摩诘所说经》绘制的《维摩变》,自1943年在莫高窟的翟家窟 (第220窟)剥离出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的大幅壁画后,敦煌《维摩变》 的系统调查和研究随之展开,成为敦煌线索最清楚的经变画之一。见于 《敦煌莫髙窟内容总录》的《維摩变》壁...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