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莫离窟第148窟(盛唐)的南、北壁龛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970
颗粒名称: 1.莫离窟第148窟(盛唐)的南、北壁龛顶。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3
页码: 22-24
摘要: 纯正密教成熟于公元6~7世纪的印度,整个大乘佛教也开始随之密教化。密教造像的类型概分为两种:一种是寂像,一种是忿怒像。这两类形象都在盛唐初期流入敦煌,并在壁面上留下他们的身影。密教行事本来就重视祈愿、积福、驱魔、除障,其神化的功德观也逐渐被敦煌佛教界信受。加上备受唐皇敬重的密教大师不空曾于天宝年间(753—754年)赴河西弘法、译经,更有促进敦煌密教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尽管我们无法估算其影响力究竟有多大,但是壁画中的新图像元素反映着许多持明咒藏与金刚界曼荼罗的影响,莫高窟第148窟(盛唐)正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此窟完工于唐大历二年(767年),存有大历十一年(776年)的碑记③,可以说是画下了莫高窟营造史前半段的句号。敦煌文书Р.3608中将此窟中的诸尊密教菩萨壁画类归并题,还说道:“如意圣轮,圆转三有;不空绢索,维持四生;……大悲来仪于鹫岭……”④可见其绘制动机。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纯正密教成熟于公元6~7世纪的印度,整个大乘佛教也开始随之密教化。密教造像的类型概分为两种:一种是寂像,一种是忿怒像。这两类形象都在盛唐初期流入敦煌,并在壁面上留下他们的身影。密教行事本来就重视祈愿、积福、驱魔、除障,其神化的功德观也逐渐被敦煌佛教界信受。加上备受唐皇敬重的密教大师不空曾于天宝年间(753—754年)赴河西弘法、译经,更有促进敦煌密教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尽管我们无法估算其影响力究竟有多大,但是壁画中的新图像元素反映着许多持明咒藏与金刚界曼荼罗的影响,莫高窟第148窟(盛唐)正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此窟完工于唐大历二年(767年),存有大历十一年(776年)的碑记③,可以说是画下了莫高窟营造史前半段的句号。敦煌文书Р.3608中将此窟中的诸尊密教菩萨壁画类归并题,还说道:“如意圣轮,圆转三有;不空绢索,维持四生;……大悲来仪于鹫岭……”④可见其绘制动机。
  此窟东壁门上画千手千眼观音曼荼罗,南、北两壁龛内原来也塑有不空绢索观音和如意轮观音的法相,并图绘出相关壁画,这在当时应该是极为新鲜的新文化。关于密教观音的题材,前辈学者已有整理与研究①。当然,大家很容易根据洞窟开凿的历史背景,去联想当时的沙州故事,使这个洞窟成为目睹中原与吐蕃政权冲突者,并借由壁画题材来发出求救信号②,似乎没有研究者解读到新图像中的“类曼荼罗”说法图与耀眼的月轮图案。去年,赖鹏举先生针对此窟北壁龛顶的说法图提出新的研究角度, 将题为“欢喜藏摩尼宝胜佛”的说法图,作为莫高窟最早在北传显教石窟造像的背景下,较有系统地组织了中印度南传密教造像的案例③。拙见以为这种说法图的“类曼荼罗化”,应该是“持明咒藏密教”的主流图式之一④。从北壁龛的龛顶到三披的菩萨说法图,有一种主、伴共存的结构意义;依此来观察南壁龛龛顶,则也有相同的感觉。
  南壁龛异于北壁龛的独特性在于白净月轮中的诸尊变化菩萨像,这反映出金刚界曼荼罗的重要元素——从月轮出生的诸圣众。如前文所说, 这是依于菩提心而出生诸佛的庄严境界!从南壁龛顶的残像来考虑,这原来也是一铺与北壁龛顶相似构图的“类曼荼罗”说法图,主尊可能也是某一尊佛;而由龛顶到三披的变化菩萨说法图,也有一种主、从共构的内义。
  南壁龛龛顶正披的菩萨主尊为单面八臂,右披的菩萨主尊为单面四臂,左披的菩萨主尊则为三面四臂,其尊名笔者不敢遽下断言⑤,各自具备胁侍菩萨、供养菩萨、诸天护法(图1)。仔细观察三披中央的月轮主尊,可以发现他们或威、或怒、或慈,持物也多元化,或可推敲其分属于莲花、金刚等部别;而每尊的胁侍菩萨也以持物显示着属性,譬如右披的胁侍菩萨持莲花、数珠、摩尼、宝器,左披的胁侍菩萨则持三钴杵、十字羯磨杵,显然也是莲花、金刚两部的区别。全体应视为一铺完整的曼荼罗,如此则主尊、 方位变化尊、中院、外院等多重关系便能展现出来。

附注

③ 马德《敦煌莫高窟史研究》第87~88页,甘肃教育出版社,1996年。 ④ Р.3608《大唐陇西李氏莫高窟修功德记》,转引自郑炳林《敦煌碑铭赞辑释》第20页, 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 ① 彭金章《千眼照见、千手护持》,《敦煌研究》1996年第1期;《敦煌石窟不空绢索观音经变研究》,《敦煌研究》1999年第1期;《莫高窟第148窟密教内外四供养菩萨考释》,《敦煌研究》2004年第6期。 ② 公维章《涅槃、净土的殿堂——敦煌莫高窟第148窟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 ③ 赖鹏举《敦煌石窟造像思想研究》第230~237页,文物出版社,2009年。 ④ 郭祐孟《赖鹏举居士对密教图像研究的特色》,发表于”东宗的呼唤:2010赖鹏举居士逝世周年学术研讨会”,2010年4月24日至25日。 ⑤ 彭金章先生认为皆是观音。彭金章《敦煌石窟全集• 10•密教画卷》第38页,(香港)商务印书馆,2003年。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