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沉浮——莫高窟吐蕃时期《维摩变》的图式 及其语境转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976
颗粒名称: 谁主沉浮——莫高窟吐蕃时期《维摩变》的图式 及其语境转换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4
页码: 27-30
摘要: 按《维摩诘所说经》绘制的《维摩变》,自1943年在莫高窟的翟家窟 (第220窟)剥离出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的大幅壁画后,敦煌《维摩变》 的系统调查和研究随之展开,成为敦煌线索最清楚的经变画之一。见于 《敦煌莫髙窟内容总录》的《維摩变》壁画的唐宋遗存有近60铺,主导的图式即是取材于《问疾品》的“贞观样”,画面的中心采用文殊问疾,維摩辩难,隔座相対的构图,文殊、維摩的下方为同来探疾赴会的国王及臣子眷属,其余诸品穿插于变相的构图中。不同时期的《维摩变》因不断有新的图像因素加入其中,构成了“贞观样”的变体,故而时代的烙印也留在了《维摩变》的图式之中。本文重点讨论的即是其中的一种变体——敦煌中唐一吐时期《維摩变》图式,在涉及图像语境的转换时兼有对受其影响的归义军时期《維摩变》的观察。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按《维摩诘所说经》绘制的《维摩变》,自1943年在莫高窟的翟家窟 (第220窟)剥离出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的大幅壁画后,敦煌《维摩变》 的系统调查和研究随之展开,成为敦煌线索最清楚的经变画之一。见于 《敦煌莫髙窟内容总录》的《維摩变》壁画的唐宋遗存有近60铺,主导的图式即是取材于《问疾品》的“贞观样”,画面的中心采用文殊问疾,維摩辩难,隔座相対的构图,文殊、維摩的下方为同来探疾赴会的国王及臣子眷属,其余诸品穿插于变相的构图中。不同时期的《维摩变》因不断有新的图像因素加入其中,构成了“贞观样”的变体,故而时代的烙印也留在了《维摩变》的图式之中。本文重点讨论的即是其中的一种变体——敦煌中唐一吐时期《維摩变》图式,在涉及图像语境的转换时兼有对受其影响的归义军时期《維摩变》的观察。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

相关人物

罗世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