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心月轮观”与本尊的出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968
颗粒名称: 六、“心月轮观”与本尊的出现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2
页码: 21-22
摘要: 前文述及《心地观经•成佛品》正明密宗之法,突显身、语、意三密加持成佛之义。如其经文所说,修行者端身正坐,手结印相,口诵真言,心中作如下观想: 瑜伽行者观满月中,出生金色五钴金刚,光明焕然犹如镕金,放于无数大白光明,以是观察名“心秘密”。……我今首上有大宝冠,其天冠中五佛如来结跏趺坐,我是毗卢遮那如来,圆满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照十方界,利益安乐一切众生。如是观察,名入毗卢遮那如来最胜三昧。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前文述及《心地观经•成佛品》正明密宗之法,突显身、语、意三密加持成佛之义。如其经文所说,修行者端身正坐,手结印相,口诵真言,心中作如下观想: 瑜伽行者观满月中,出生金色五钴金刚,光明焕然犹如镕金,放于无数大白光明,以是观察名“心秘密”。……我今首上有大宝冠,其天冠中五佛如来结跏趺坐,我是毗卢遮那如来,圆满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照十方界,利益安乐一切众生。如是观察,名入毗卢遮那如来最胜三昧。
  先做“三昧耶形”的光明观想,意指诸佛的根本誓愿,具有与佛陀亲近并且相印证的功能,也是借此唤起行者的誓愿力。然后自观自相如佛陀之相,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可以让凡夫行者借此灭除贪、瞋、痴三毒,遮止烦恼障碍不能现起,进而开发般若智慧而速得成就。《心地观经》基本上完整地呈现了从“心月轮观”到本尊出现的过程。在《金刚顶经》中更是将此方法运用到极致,如其《金刚界大曼荼罗•广大仪轨品》所说: 时(一切义成就)菩萨白一切如来言:“世尊如来,我遍知已。我见•自心,形如月轮。”一切如来咸告言:“善男子!心自性光明, 犹如遍修功用,随作随获,亦如素衣染色,随染随成。”(时一切如来为令自性光明心智丰盛故,复敕彼菩萨令发菩提心)……时彼菩萨发菩提心已,作是言:“如彼月轮形,我亦如月轮形见。”一切如来告言:“汝已发一切如来普贤心,获得齐等金刚坚固,善住此一切如来普贤发心,于自心月轮,思惟金刚形。……” 这是延续着《大日经》那“如实知自心”的住心之法,之后的每一尊形皆可从自心月轮中出现,而展开热闹的诸圣集会曼荼罗世界。如同金刚界如来才说金刚萨埵的密语时,即从一切如来心以为普贤月轮,用以净治一切众生的大菩提心,各于诸方月轮中出生一切如来,共人毗卢遮那佛心中①;可知,金刚萨埵三摩地中是以一切如来神力为同一密体,而月轮正是清净发心与菩提功德的积集,由此出生一切诸佛,共成毗卢遮那的庄严。 乃至月轮的一、多无碍,大、小含容,也在密典中发挥其生命力②。可见,月轮在密教中的重要性与多元性,心、月轮、本尊之间,完全是随时可以相互转换运用的“有相”瑜伽,而般若空慧正是它之所以存在的内蕴“无相”价值吧。

附注

① 般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大正藏》第 3 册,第 329 页中至下。 ② 不空《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大正藏》第18册,第207页下至 208页上。 ① 金刚智《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大正藏》第18册,第227页下。 ② 般若《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大正藏》第18册,第271 页下。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