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无畏三藏禅要》,《大正藏》第18册,第945页中。
② “是满月轮五十由旬,无垢明净,内外澄激,最极清凉。月即是心,心即是月。”般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大正藏》第3册,第328页下。
③ 《无畏三藏禅要》,《大正藏》第18册,第945页中。
①“一者刹那三昧,二者微尘三昧,三者渐现三昧,四者起伏三昧,五者安住三昧。云何名为刹那三昧?谓观月轮刹那刹那暂持相应,寻复还失,是故名为刹那三昧。云何名为微尘三昧?谓于三昧少分相应。譬如有人不识蜜味,得微尘许在其舌根,爱乐安乐, 都忘饥渴疾病之念,但更专心希求多得,此三昧心亦复如是。少分相应,悉忘一切烦恼饥渴;心得安乐,转更求之。云何名为渐现三昧?谓由少得爱乐安乐渐渐增胜,身毛皆竖悲泣流泪,如黑物中见一白缕,此亦如是。由观月轮得少分住,于无明暗烦恼之中,见少定心微分显现。云何名为起伏三昧?谓观行未纯或起或灭,如秤低昂,观成惑灭,观失惑生。云何名为安住三昧?由前四定心得安住,悉能守护一切善法,增长新善,身心安乐,如盛夏中远涉砂碛,热渴日久,忽得雪山清冷美水,所有热渴忧苦皆除,此亦如是。得此三昧,业惑苦恼一切皆遣,是为无上菩提芽生。"般若、牟尼室利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大正藏》第19册,第531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