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16 / 4093
226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我国是世界上发明医药最早的地区之一。中国医药学体系和其它学科一样,也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期形成,而且延续了二千余年,至今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体系特色。这个体系包括: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为基础的生理、病理学,以“四诊”(望、闻、问、切)进行...
227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历代临川医家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对中华医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纵观临川医学的发展,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一)大多数医家出身于中医世家,有良好的家学渊源,扎实的医学功底。 (二)注重调查研究,强调临床问诊,对症下药,成就高超的医术。 (三)行善...
228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古代汉族盛行土葬习俗,并且有着“事死如事生”的传统观念。因此选择风景秀丽、脉势绵延、避风向阳、视野开阔的地点修造墓地或建造房屋便成了一桩大事,尤其是寻找有利于保存先人尸骸的地穴,更是子孙后代的头等大事。为了寻找藉口鞭策后人替祖先卖力,便制造...
229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我国劳动人民在印刷术上的发明,是对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印刷术主要有雕版(木刻)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其中木板雕印是我国古代图书印刷的主要形式。我国的雕版印刷事业,始于唐,到了宋代,已经极为昌盛,刻书地点遍布全国各地,刻书的主要中心地区...
230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唐代安史之乱以后,北方战乱频仍,人民不断南迁。他们把先进的文化技术带到了南方,使江南的农业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富有“粮仓”之称的临川,更是农桑发达。这就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其他条件。唐宋以来,临川区域的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技术也有...
231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从临川县营门里战国遗址出土的陶猪,我们可以知道,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古临川人就会利用陶土造型。
232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临川区域矿冶业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唐书·地理志》:“信州上饶有金、抚州临川有金、虔州雩都有金。”到了两宋时期,采矿冶炼技术和精巧的金属品制作技术都得充分的发展。抚州、南丰都是当时采炼金银和产铜基地。
233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夏布又名苎布,是用苎麻为原料织成的,生产工序复杂。先是将砍下来的苎麻捋去麻叶,剥皮去杆,即放在水市浸泡,不能让太阳晒。浸泡在水中的麻皮,还要刮去青皮层,露出白里带黄的纤维,这叫“粗麻”。“粗麻”要经过漂、晒两道工序,成为“精麻,,才用来捻纱...
234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中国佛教传播、发展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隋唐,自宋而清,则进入由盛而衰的停滞时期。
235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曹洞宗是一个影响深远的佛教派别,在佛教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一千多年来,不仅国内法轮常转,至今宗风犹存,而且远播到朝鲜、日本等国。
236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正觉寺初名妙觉寺,法果、园光、园明、汤月、宗月、观庵、福庵等历代住持为其发展作出了贡献。正觉寺兴旺时曾刻印佛经一百余种,僧人多达百余人,非但南来北往信徒来此参禅、拜佛,印度、日本等国高僧亦慕名来此学习禅法,可惜清末民初以来,庙宇破败,“文革...
237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疏山寺。位于金溪县西25公里处的浒湾镇南面约4公里的抚河之滨一形似座椅的山坳之中,座东北而朝西南,周围树木苍苍,竹林翠翠,环境清幽,景色宜人,是临川区域历史悠久、规模恢宏的寺院之一。
238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石巩寺之为名寺,不仅在于其石巩山洞罕见奇特,周围十八群山或狮、或象,或钟、或鼓,林木苍苍,河水湟湟,幽泉涓涓,景色奇秀,更在于其自唐以来,屡受朝廷册封,高僧、名师辈出。
239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佛教对临川区域哲学特别是陆九渊“心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40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佛教,不仅对本区域的哲学有影响,还深刻地影响了区域作家的人生态度和创作心态。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