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疏山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文化史》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0206
颗粒名称: 临川疏山寺
分类号: K9
页数: 3
摘要: 疏山寺。位于金溪县西25公里处的浒湾镇南面约4公里的抚河之滨一形似座椅的山坳之中,座东北而朝西南,周围树木苍苍,竹林翠翠,环境清幽,景色宜人,是临川区域历史悠久、规模恢宏的寺院之一。
关键词: 寺庙 名胜古迹

内容

疏山寺。位于金溪县西25公里处的浒湾镇南面约4公里的抚河之滨一形似座椅的山坳之中,座东北而朝西南,周围树木苍苍,竹林翠翠,环境清幽,景色宜人,是临川区域历史悠久、规模恢宏的寺院之一。
  疏山寺原名白云寺,为唐中和二年(882)白云长老所创。建寺前,相传南朝梁代大将周迪曾屯兵于此。唐朝名士何仙舟亦曾弃官隐居此山,疏山寺最初为其书屋,故号书山。唐大顺初年(890),抚州刺史危金讽请园照大师为主持,南唐时改名为疏山寺,含开阔、畅达、怡静、雅致之意。
  疏山寺系临川区域禅宗曹洞宗的法场胜地。该寺经历朝扩建,殿宇宏阔,气象巍峨。游疏山,首登“一览亭”,抚河浩浩,波光渺渺,桴鼓峰立于左,搴旗岭列于右,寺院红墙绿瓦隐于树木扶疏的锦绣谷中。再沿山径拾级而下,则步入“放生亭”。这里,古柏森森,山石嶙峋,青竹滴翠,溪流淙淙,“疏山古寺”四个苍劲挺拔的大字,赫赫然映入眼中,而其分列两旁的“野渡无人流水急,疏山有主白云闲”的石镌对联,则更把人带入了诗境,平添了人们的许多游兴。踏入寺门,弥勒佛哈哈相迎,四天王横目两侧,其造型之高大,神态之逼真,与西湖灵隐之该造像未分高下。接下是一青灰麻石铺地的两层大方坪,西边为禅房,约50余间,一罗汉松,约6人之围,浓荫如盖,陆游留有“老树苍崖多古色”①的诗句,东边为一片竹林,万杆修竹摇绿竞秀,凉气侵人。大雄宝殿在方坪之后,释迦牟尼居其杆中,阿弥陀、药王侍两侧,大殿两旁是或立、或坐、或喜、或怒的18罗汉。整个殿堂,香烟缭绕,帷帐低垂,庄严肃穆。大殿长廓上多有对联,而其“由东汉以来教传千载,自南唐而后寺历六朝”一副,则尤引人注目。大殿后为神仙崖,是老和尚讲经说法的禅房,是方丈室,是藏经阁。纵观寺院格局,层层递进,步步入深,大有曲径通幽之妙,而其殿东宽敞明亮的大膳堂,据说容纳过999个和尚;而其膳堂右泉水汩汩,终年不竭的古井,则流传着一个涌木造寺的美丽传说;而其离膳堂约半里之遥的丛林之中,又有“参公塔院”一座,历代主持和尚的骨灰,均葬于此屋之下,门前石砌台阶下更有一座7级石塔,花木悦人,“香云遍山起,花雨从天来”的对联,书写在3间白屋的粉墙之上,黑白分明,醒人眼目。
  疏山寺道广景胜,远近闻名,历来为游客向往之处,王安石、曾巩、陆象山、陆游、汤显祖、达观都曾游览过此寺,且多有吟咏纪念。宋太祖赵匡胤、真宗赵恒、仁宗赵祯、高宗赵构等历朝帝王皆有御书寺额赏赐。
  然沧桑巨变,物随时迁。疏山寺在历史的风雨中时荒时茸,几度兴废,十年浩劫,备受破坏,主体犹存,面貌颓败。1983年金溪县拔款重修,1985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江西省重点开放寺庙,今后的疏山寺将以崭新的姿容迎接八路游人、香客。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临川文化史》

出版者: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1993年11月

该书上起远古,下迄近代,共19章,约35万字。全书以中华文化为总体背景,观照赣文化的发展态势,论述了临川文化的生态环境,界说了临川文化的概念涵义及该文化的结构、特征,阐述了临川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分期,在此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描述了临川文化在哲学、文学、史学、教育、戏剧、艺术、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繁荣景象,评说了有关代表人物的业绩和成就,分析了临川文化兴盛的原因、地位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的地方文化史佳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