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0298条
基础文献
107条
析出资源
25298条
图表
3618条
人物
9510条
机构
893条
事件
5798条
地名
574条
专题
1556条
作品
2771条
实物
173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50298 条 24 / 3354
346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朱熹在淳熙十三年所订的《童蒙须知》中讲到儿童读书写文字,余尝谓读书有‘三到’。成为后人研究朱熹读书法的主要文献之一,而朱熹在给门生的大量书信以及一些著作的序言或跋文中,如《朱子全书·答张元德书》中云,朱熹给出读某些书籍的具体方法,莫先穷理,...
347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朱熹认为,为学以立志为先,志是心之所向和为学的目的,目的不明,无以为学。朱熹认为,“圣贤千言万语,大事小事莫不本乎敬”,“敬不是万虑休置之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耳”。居敬即随时警惕,正心诚意,存养收敛。居敬是个收敛执持底道理,穷理是个...
348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朱熹认为读书要按照书本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智力水平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这是朱熹在二十岁前就从苦读经书中参悟出来的一条重要的方法。治学必须先究本经,参以注疏,累年读书穷理,循序渐进,成为朱熹终身奉行的基本读书治经之法。吴琮问朱熹按《白鹿洞书...
349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朱熹继承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认为思考是读书治学之根本,读与思是读书学习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朱熹认为读书应从反复诵读入手,做到学与思结合,力求透彻理解和领悟,牢固记忆和掌握。当然,朱熹所言的书,多指寓意深刻的儒家经典...
350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朱熹认为读书要有虚心的态度,仔细认真,沉浸其中,周密思考,反复琢磨,多方验证,才能明辨是非,解决疑难。朱熹要读者善于领会作者所创设的主旨,志于作者的意愿,不可先入为主,更不能穿凿附会。他要求读者必须保持公正的态度,既要遵从原作者意图,又要自...
351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朱熹认为读书要联系自己的知识、经验来理解推断,即读书要求得经文本义,将书中道理结合自己的经验或生活去体验省察,并以此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治学要求联系自身,注重实践,见于行动,“诵说虽精,而不成其实,君子盖请耻之。”同时,朱熹认为读书要有主见,...
352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朱熹把读书进取,看成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鼓励学者读书要勤奋,抓紧不松懈,舍得下苦功夫,下大气力,以冀成功。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宜将剩勇追穷寇”,用当今通俗说法,就是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朱熹鼓励学者用功读书,必须不怕困难,克服障碍,一鼓作气,...
353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任务。所有成功的教育者,除自身有丰富的知识、高度的责任感外,还须有良好的教育方法,以此来达到教学相长。朱熹认为,“道有定体,教有成法,卑不可抗,高不可贬,语不能显,默不能藏”。朱熹在这里将教育的根本规律称为“道”...
354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教学场所与场合问题。
355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讲课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是概括地理解教材内容,对所研究对象形成初步概念的阶段。后人未能亲临现场聆听朱熹的精彩讲授,只能通过《朱子语类》的记载内容去揣摩当时的情景。朱熹在讲课时,有师道尊严的庄重认真的一面,也有营造轻松气氛的一面,...
356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实际上,朱熹与学者在同安县学、寒泉精舍、鹅湖寺、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武夷精舍、沧洲精舍等处所,都有学术交流,特别是朱熹在进行学术创作时,遇到疑难问题, 经常召集门徒或学友进行探讨,以期解决疑难问题。参与讨论者,或一二人,或三五人,或多至十...
357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朱熹酷爱山水,登山临水成为调节枯燥的读书生活、 严肃的自律心态、用世不能的郁闷心绪的最佳方式,“便将旧友寻山去,更喜新诗取意成”。对美丽的武夷山而言,朱熹“琴书四十载,几作山中客”, 每次偕游,登临武夷山水,皆有诗情如涌,酬唱不绝。且大量山...
358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我们说朱熹是个知识广博的通才是不为过的,从《朱子语类》中可以看出其所讲授的范围之广、内容之多、程度之深,也可以看出朱子门人之多、兴趣之异、问答之别。以这些受学者所录内容来看,朱熹能掌握和应用灵活的教学原则来培养学生。国内学者对朱熹的教学原则...
359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在授受过程中,如何改变这种被动的关系,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进取精神,优秀的教育者,各有自己的高招,朱熹秉承孔子的教学方法,采取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这与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一致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
360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朱熹总结孔子的教学原则,有“夫子教人各因其材”之说,并将此原则贯穿于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朱熹的门徒甚多,来自各地的学者先后向朱熹问学,他们年龄不同,原先的知识面不同,掌握的知识程度不同,个人的禀赋、兴趣、 爱好也有差异,而朱熹对每人的背景、性...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