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法之二:循序渐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241
颗粒名称: 读书法之二:循序渐进
分类号: G40-09;B244.7
页数: 3
页码: 493-495
摘要: 朱熹认为读书要按照书本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智力水平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这是朱熹在二十岁前就从苦读经书中参悟出来的一条重要的方法。治学必须先究本经,参以注疏,累年读书穷理,循序渐进,成为朱熹终身奉行的基本读书治经之法。吴琮问朱熹按《白鹿洞书院学规》教人有无躐等之患。朱熹举人登山之例而说:“今若有人在山脚下,便能一跃在山顶上,何幸如之!政恐不由山脚,终不可以上山顶耳。”
关键词: 朱熹 逻辑 读书

内容

朱熹认为读书要按照书本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智力水平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按照一定的次序、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读书,就是循序渐进。
  早在绍兴十九年年底朱熹回婺源祭扫祖墓,与故乡诸人交流学问时便涉及读书之法,次年归闽后仍有汪次山叩问读经之法,征求让儿子读《周礼》入手治学的意见,朱熹复信说:“《周礼》文字此所无有,令郎今几何年矣,他经何所不治,而必为此,何哉?大凡治经之法,且先熟读正经,次则参考注疏,至于礼乐制度名数,注疏得之尤多,不知令郎曾如此下工夫否?若资质大段警悟,亦须着下三年工夫,于此自然精熟贯穿,何待他求?彼学成而名显者,岂必皆有异书乎!”这是朱熹在二十岁前就从苦读经书中参悟出来的一条重要的方法。治学必须先究本经,参以注疏,累年读书穷理,循序渐进,成为朱熹终身奉行的基本读书治经之法。
  朱熹说:“凡读书,须有次序。且如一章三句,先理会上一句,待通透;次理会第二句、第三句,待分晓;然后将全章反复细绎玩味。如未通透,却看先辈讲解,更第二番读过,须见得身分上有长进处,方为有益。”又说:“此循序致精所以为读书之法也,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其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于彼。如此循序而渐进,则意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就一书说,篇、章、文、句、首尾等,亦各有序而不可乱。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弄明白它们的含义,一句话一句话地搞清楚他们的道理。只有每一个字,每一个句,都钻研清楚了,长年累月,积少成多,这样才有大的成绩。“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
  朱熹认为读儒家圣贤之书要有顺序,先易后难,就《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书而言,他也给出先后次第,要求“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读了《四书》可再读其他经书,如《五经》等。读通了一书,再去读另一书。
  性子急的读书人,往往一打开书就匆忙朝前赶,前面的意思还没等搞懂,就急着要看后面的内容,大有囫囵吞枣之意。朱熹说:“学者观书,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抽前愈看得不分晓,不若退步,却看得审。”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有时还要频频回顾,消化前面未消化的,以暂时的退步求得扎实的学问。不要像饿汉走进饭店,见满桌大盘小碟,饥不择食,狼吞虎咽,食而不知其味。简言之,循序渐进就是要求读书必须符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量力而行,而不能好高骛远。
  吴琮问朱熹按《白鹿洞书院学规》教人有无躐等之患。朱熹说:“躐等何害?若果有会躐等之人,自可敬服。”吴琮问:“何故?”朱熹举人登山之例而说:“今若有人在山脚下,便能一跃在山顶上,何幸如之!政恐不由山脚,终不可以上山顶耳。”这个从山脚往上一步一步登高才能到达山顶的例子,用来说明学习的循序渐进,最为贴切不过。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大教育教朱熹》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前半部分详细地讲述朱熹生平近五十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之过程及受学者之资料,后半部分为朱熹教育思想之研究的若干片段之组合,兼论朱熹的教学教法与读书法。

阅读

相关地名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