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教学场所与场合问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247
颗粒名称:
教学场所与场合问题
分类号:
G40-09;B244.7
页数:
2
页码:
502-503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教学场所与场合问题。
关键词:
朱熹
教学场所
场合问题
内容
课堂讲授。这是学校常规的教学要求,按人才培养的需要,开设科目,由专任教师进行授课。讲课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是概括地理解教材内容,对所研究对象形成初步概念的阶段。后人未能亲临现场聆听朱熹的精彩讲授,只能通过《朱子语类》的记载内容去揣摩当时的情景。朱熹在讲课时,有师道尊严的庄重认真的一面,也有营造轻松气氛的一面,其中采用画图解释和举日常生活中的熟悉例子说明以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的例子就不少,如讲解《易》 时作图,以图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于言仁、言性、言学等方面,皆以图释之。还有礼制等图,如深衣冠巾等图,周之宗庙图、古今庙制图与明堂图,与挈矩之道图,皆所以表明尺寸,置位,方向,非阐绎文义也。
学术讨论。实际上,朱熹与学者在同安县学、寒泉精舍、鹅湖寺、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武夷精舍、沧洲精舍等处所,都有学术交流,特别是朱熹在进行学术创作时,遇到疑难问题, 经常召集门徒或学友进行探讨,以期解决疑难问题。参与讨论者,或一二人,或三五人,或多至十余人。朱熹鼓励门人自学经文,又鼓励门人发问,有问必答,有疑必解。故《朱子语类 》所载内容,皆多为门人遇到难题的提问与解答。且为随时问答,有时也在夜晚就着烛光进行问答讨论,给后人留下“夜大学”的印象。
山野唱和。朱熹反对时人不去讲义理,只去学诗文,作诗不学六朝,又不学李杜,只徒虚言,不作好诗,更反对科举考试中将作诗填词列为单科考试内容(特别是博学宏词科),而引诱许多士子终身致力于搜奇猎艳、不务实学由此博取功名的做法 ,但作为教育家,朱熹又极其重视“诗之所以为教”的美刺之作用,并不反对游历华夏山川的放怀歌唱,且常常偕同友人、 门生走出书斋,把大自然当作课堂,在游山玩水时作诗吟唱,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陶冶学生的性情,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朱熹酷爱山水,登山临水成为调节枯燥的读书生活、 严肃的自律心态、用世不能的郁闷心绪的最佳方式,“便将旧友寻山去,更喜新诗取意成”。“兴发千山里,诗成一笑中” 。对美丽的武夷山而言,朱熹“琴书四十载,几作山中客”, 每次偕游,登临武夷山水,皆有诗情如涌,酬唱不绝。其门人叶贺孙说:“及无事领诸生游赏,则徘徊顾瞻,缓步微吟。” 且大量山水诗作隽永有味,受其感染者,作品亦有可观。我认为,这是朱熹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也体现了朱熹与人情感交融的一面。朱熹这种走出教室到大自然里读书之方法,直接得益于五夫受学于武夷三先生。朱熹在进士及第之前,跟随武夷三先生学习,除了在六经堂中读经受学,名士兼高士的三先生又爱在山水胜境筑室读书,携诸生讲学山中,吟诗作文。这样的教学传统,被朱熹很好地继承下来。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前半部分详细地讲述朱熹生平近五十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之过程及受学者之资料,后半部分为朱熹教育思想之研究的若干片段之组合,兼论朱熹的教学教法与读书法。
阅读
相关地名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