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则之因材施教原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253
颗粒名称: 教学原则之因材施教原则
分类号: G40-09;B244.7
页数: 2
页码: 505-506
摘要: 朱熹总结孔子的教学原则,有“夫子教人各因其材”之说,并将此原则贯穿于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朱熹的门徒甚多,来自各地的学者先后向朱熹问学,他们年龄不同,原先的知识面不同,掌握的知识程度不同,个人的禀赋、兴趣、 爱好也有差异,而朱熹对每人的背景、性格,均皆熟识,能根据学生的各自条件和实际需要进行指导,即根据“人品之高下 ”、“材质之大小”而成就之,疏于基础知识的、或偏于史学者、天文学者、经学者、律吕学者,等等,皆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而不是等量齐观,要求所有的学生多领域齐驱并进,故其弟子的终身成就各有不同。《朱子语类》训门人之记载各各有异,就是朱熹因材施教、因病施药的最好说明。
关键词: 朱熹 教育活动 因材施教

内容

朱熹总结孔子的教学原则,有“夫子教人各因其材”之说,并将此原则贯穿于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朱熹的门徒甚多,来自各地的学者先后向朱熹问学,他们年龄不同,原先的知识面不同,掌握的知识程度不同,个人的禀赋、兴趣、 爱好也有差异,而朱熹对每人的背景、性格,均皆熟识,能根据学生的各自条件和实际需要进行指导,即根据“人品之高下 ”、“材质之大小”而成就之,疏于基础知识的、或偏于史学者、天文学者、经学者、律吕学者,等等,皆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而不是等量齐观,要求所有的学生多领域齐驱并进,故其弟子的终身成就各有不同。《朱子语类》训门人之记载各各有异,就是朱熹因材施教、因病施药的最好说明。下面举二例以飨读者。
  如绍熙元年,朱熹守漳州,有漳州龙溪贫家子弟陈淳,抱十年愿见之诚,于十一月冬至日怀自警诗求见,朱熹恨见之晚,首授“根原”二字,谓凡看道理,须各穷个根原来处,方见得端的确定而不可易,首末表里必极其透彻,不可只窥见一斑半点 ,便以为足。陈淳面领心会。时造郡斋,扣问向上意旨,讲论或至夜分。庆元五年十一月中旬,陈淳与其岳父李唐咨到建阳考亭问学,所闻皆要践履实行之切语。后来,陈淳著有《四书性理字义》(又名《北溪字义》),成为朱门高足,在中国古代哲学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又如门人胡泳居丧期间编次《丧礼》呈朱熹,临归,朱熹教以 “编《礼》亦不可中辍。”胡泳说:“考《礼》无味,故且放下。”朱熹说:“横渠教学《礼》,吕与叔言如嚼木札。今以半日看义理文字,半日类《礼书》,亦不妨。”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大教育教朱熹》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前半部分详细地讲述朱熹生平近五十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之过程及受学者之资料,后半部分为朱熹教育思想之研究的若干片段之组合,兼论朱熹的教学教法与读书法。

阅读

相关地名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