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5298 条
2021年
6627 条
2022年
9588 条
2023年
9083 条

颗粒列表

共 25298 条 1686 / 1687
25276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宋时烈在朱子学的基础上对理气关系进行了探讨,主张理与气相互统一于形。他强调理有主宰性,气具有运动性,且给气赋予了超时空的含义。他的理气说丰富了朝鲜性理学,对朱子学的气论也有重要贡献。
25277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宋时烈对心、性、情、意等概念的界定表现了性理学的特点。他将心比作器,性比作器中的水,情则是水从器中流出,意是心进行思考和计较。他强调心之虚灵性与感应性,并贯彻了“气发理乘”和“心是活物”的思想。他认为四端是道心,七情可以兼顾四端。...
25278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丁时翰是朝鲜朝中期退溪学派的代表之一,他对于李滉的思想进行了积极的维护和阐述。丁时翰的理气观强调理对气的主宰作用,他提出了"理主气辅"和"理气隐显体用"的说法。他批评了李珥的"气发理乘"说,并强调四端与七情均与气相关,但四端不与气...
25279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以理气二分且不离不杂为基础建立了宋明理学的哲学体系。韩国学者对于理气问题给予了重视,其中李滉强调理对气的主宰作用,而李珥则进一步解析和阐发了理气之妙。丁时翰对于李珥的理气论进行了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强调了理的主宰性和理气...
25280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滉认为人的禀气有清浊之别,导致上智、中人、下愚三等之差异。他进一步阐明了四端(理)与七情(气)之间的关系,将四端和七情视为不同性质的情感,四端由理发出,七情由气发出。李珥则持不同观点,主张气发理乘。丁时翰对于理气的关系提出批评,...
25281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珥与成浑在韩国儒学史上就人心道心问题展开了学术辩论。成浑基于李滉的理气互发说,将理发视为道心,气发视为人心,并且引用朱子的说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李珥同样依据朱子的观点,将人心道心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丁时翰对李珥的观点进行了批评,...
25282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四端七情”之辨在韩国儒学史上的意义,以及李滉和李珥在这个问题上的理论差异。同时,还介绍了朱子、罗钦顺和李珥关于“人心道心”之辨的理论观点及其在东亚儒学史上的意义。
25283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韩国儒学具有独特的品格,在东亚儒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其中,朝鲜朝时期的性理学以其精微的逻辑和深刻的性情而被誉为东亚朱子学的奇葩。这里以李滉和李珥的四端七情理论为例,探讨韩国性理学的特色。在这一论辩中,李滉强调四端是由理主导,七情是...
25284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四端七情”之辩是韩国儒学史上最重要的理论论争之一,发生于朝鲜朝性理学兴盛的16世纪中叶。该辩论涉及到“四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和“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的关系,以及理与气在发动中的作用。该辩论的起因是李滉对...
25285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滉的性理学思想中最具特色的是他的“四端七情”理论,这一理论在与奇大升的辩论中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明晰。李滉认为四端和七情都是情,但由于发端和发情时理与气的关系不同,因此可以以理气分而言之。他强调了理与气在具体事物生成中的不可分离性,...
25286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珥提出了“气发理乘一途”说,与李滉的“理气互发”说存在分歧。他认为四端和七情都是气发理乘,不存在理气互发的情况。他批评李滉的观点,并指出四端和七情应该是同一种情。在与成浑的辩论中,李珥坚持了气发理乘的观点,并引用了孺子入井的例子...
25287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滉和李珥在朱子学的理气观和心性论上存在差异。李滉倾向于“理气互发”说,强调理与气的互相作用;李珥则提出“气发理乘”说,强调气是理的表现。这种差异源于对朱子学的不同解读和发挥。此外,两人还在心性论上存在不同见解,李滉将心定义为理与...
25288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子学中的“人心道心”说以及其理论意涵,包括朱子对人心与道心的关系、道德意识主宰人的行为等核心观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整庵罗钦顺对朱子学的修正和补充,包括对理气论的新诠释和对人心道心的深入阐发。同时强调了整庵在心性理气诸说和人心道...
25289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学中的人心道心问题是对古文《尚书·大禹谟》的解读。二程将人心视作人欲,道心视作天理;朱子则认为人只有一个心,人心和道心只是在知觉上的不同表现。朱子强调以道心来主导人心,实现道德和个体修养的目标。人心道心的关系反映了理学的价值诉...
25290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整庵罗钦顺是明代能够与王阳明分庭抗礼的朱学阵营代表性人物,被称为“宋学中坚”和“朱学后劲”。他的代表作《困知记》传播至朝鲜和日本,对朱子学在东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整庵对朱子学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提出了“理气一物”的说法,并从寂感、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