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5298 条
2021年
6627 条
2022年
9588 条
2023年
9083 条

颗粒列表

共 25298 条 1684 / 1687
25246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徐敬德是韩国气学派的理论先驱,主张世界由“气”构成,并提出了独特的先后天理论。他以“湛然虚静”之气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气之本体“有聚散而无有无”,而气的运动是包罗万象的世界的普遍本质。
25247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徐敬德是韩国气学派的理论先驱,他提出了独特的“先天说”和“后天说”。他认为太虚是世界的本原,气既无形亦无终始,气的运动是世界的普遍本质。徐敬德发展了张载的气论,并首次明确提出“气不灭”论。
25248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徐敬德在气论中主张“理不先于气”,认为理和气具有共存共时的关系。他以“太极”理论解释了气和理的关系,并指出气是动态的,而理是规律或条理。徐敬德强调了气的重要性,并对气和理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他的气论思想在韩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
25249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韩国儒学史上,发生过许多学术论辩,其中包括“无极太极”之辨,是对性理学本体论问题的探讨。李彦迪是朝鲜朝时期的学者,他与曹汉辅在《论无极太极书》一文中展开了论辩。李彦迪主张太极为万物之根本,而曹汉辅则认为太极即无极。李彦迪批评了曹...
25250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彦迪是朝鲜朝早期儒学学者之一,对朝鲜朝性理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他与曹汉辅进行了关于无极太极的论辩,并对忘机堂的观点进行了批评。李彦迪主张在至近而至实的地方寻求太极之理,不应将无极太极分离和过分追求虚远。他指出忘机堂的学说误病于空...
25251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彦迪和曹汉辅在朝鲜朝早期进行了关于无极太极的论辩。李彦迪批驳了曹汉辅的佛道思想色彩,并强调修养的实用性和与人伦日用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太极是道的本体、万物变化的领要,批评曹汉辅将寂灭放在了虚远的位置,忽视了实际的修养。李彦迪以分析...
25252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16世纪初期的韩国儒学中,发生了一场关于无极太极的论辩,这场论辩对理学本体论的理解起到了重要作用。李彦迪基于朱熹之理气二元论对曹汉辅的无极太极说进行了批驳,并以性理学为正统进行辩驳。这场论辩拉开了16世纪韩国儒学一系列学术辩论的...
25253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曹南冥是朝鲜朝儒学家,他强调原典儒学的“敬义”和实践精神,尤其注重“敬义”学。他没有仕途,而是以教授为业,并对现实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曹南冥的学术著作有《南冥集》、《学记类编》等,其中《学记类编》的二十四图被视为岭南学派的精...
25254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涉及权近、柳崇祖、李滉、奇大升和李珥等学者的“四端七情”论,阐述了他们对于四端七情的不同理解。
25255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权近认为人的心具有虚灵洞彻的特性,可以应对万事,是主宰个体肉身活动的核心。他将心比喻为“心之灵而镜之明也”,强调心具有感应万变的能力。权近和郑道传都是朝鲜朝初期的著名斥佛论者,批判佛教的心说,认为其逃避现实、消极遁世。权近批评佛教...
25256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学者权近在韩国朝鲜朝初期活跃,并与郑道传并称为朝鲜朝初期朱子学的双璧。他致力于性理学的研究,著有《入学图说》和《五经浅见录》等重要著作,其中《入学图说》被称为韩国“图书学”的嚆矢。该书涵盖了儒家经书的内容,并以图解形式呈现,方...
25257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柳崇祖是朝鲜朝前期的性理学家,他研究了四端七情的问题,并主张理气合一的性一元论。他的著作包括《大学十箴》和《性理渊源撮要》等。《大学十箴》主要讲述了帝王学的要义,而《性理渊源撮要》则深入探讨了理与气的关系,提出了性的本然和气质之性...
25258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滉是朝鲜末期和明初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被称为“东方之朱夫子”。他提出了以主理为特色的性理学说,并在其学说中强调了理的主宰性、优位性以及气的兼善恶性。李滉将性理问题与道德伦理问题紧密结合,主张通过主敬来控制气,追求人性的...
25259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滉(1501年-1570年),字景浩,号退溪、退陶、陶叟,是韩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东亚儒学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誉为“东方之朱夫子”。李滉主张以主理为特色的性理学说,并提出了特殊的理气观。他认为“理”具有绝对性、主宰性和优位...
25260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韩国儒学发展史上,郑之云的《天命图》在李滉的论述之前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郑氏提出的“四端七情”理论开启了朝鲜朝五百年间的性理学研究,并引发了李滉和奇大升之间的学术辨论。郑之云认为情由理发,情感纯善,而七情由气发,兼具善恶。而李...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