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化一妙”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9033
颗粒名称: 三、“二化一妙”论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4
页码: 048-0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徐敬德在气论中主张“理不先于气”,认为理和气具有共存共时的关系。他以“太极”理论解释了气和理的关系,并指出气是动态的,而理是规律或条理。徐敬德强调了气的重要性,并对气和理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他的气论思想在韩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徐敬德 气本论

内容

如何解答“气”与“理”的关系,这是气论中十分重要的课题。为此,徐敬德特撰《理气说》一文,阐明其对理气问题的看法。在理学的首要问题理气先后上,徐氏基于“气为本”的思想,主张“理不先于气”。这是因为气无其始,所以理亦无其始。他说:
  原其所以能阖辟、能动静、能生克者而名之曰太极。气外无理,理者,气之宰也。所谓宰,非自外来而宰之,指其气之用事,能不失所以然之正者而谓之宰。理不先于气,气无始,理固无始。若曰理先于气,则是气有始也。老氏曰:“虚能生气”,是则气有始有限也。①
  徐敬德在理气问题上的主要观点集中反映在此段引文中。现将要点归纳如下:一是理不先于气;二是气外无理,二者具有共存性;三是气无始而理固无始,二者具有共时性。徐敬德还以老氏主张为例批判道:若说理先于气等于承认气是有始有限的,则与老氏“虚能生气”论一般无二。这表明在理气先后的问题上,花潭坚持的是二者共存共时性。
  徐敬德气论思想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理”的概念及其特性。在上段引文中,花潭将“太极(理)”定义为“原其所以能阖辟、能动静、能生克者”,即事物产生运动变化的原因。此“所以”的另一种表述就是“宰”,即“气外无理,理者,气之宰也”。问题是此“气之宰”可否理解为一般朱子学意义上的理对气的主宰作用?如果将此理解为主宰性,那么花潭哲学便可说是理气二元结构的理论体系。对“宰”的概念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加以分析可以发现,文中“气之宰”指的是事物运动变化时的条理或是规律。徐敬德之理是“指其气之用事,能不失所以然之正者”,亦即事物的内在法则。可见,在花潭哲学中“理”不具有主宰义。
  作为气本论者,徐敬德将天地万物的变化归结为“机自尔”,意思是说事物的阖辟动静皆由内因决定而外力无与焉。他进一步解释道:“阴阳一用,动静一机,此所以流行循环不能自己也。”②“一阴一阳者,太一也。二故化,一故妙,非化之外,别有所谓妙者。二气之所以能生生化化而不已者,即太极之妙,若外化而语妙,非知易者也。”③此即徐敬德的“二化一妙”说。在他的哲学中,“妙”为事物运动的根本属性,而“化”则为运动变化之内因——“妙化”就是对立统一。此为运动变化的根本动力。事物正是由内因之推动而生生化化、迁变不已。徐敬德的这一思想极具理论卓见,在韩国哲学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尽管徐敬德气论很有创意,但是同时代的性理学家并未对其学说给予肯定,反而多有微词。李滉尝言:“因思花潭公所见于气数一边路熟。其为说未免认理为气,亦或有指气为理者。故今诸子亦或狃于其说,必欲以气为亘古今常存不灭之物,不知不觉之顷,已陷于释氏之见,诸公固为非矣。”①李滉认为徐敬德论气虽精到无余,却因主气太过于理未深透彻,颇有认理为气之病。而李珥亦批评道:“花潭则聪明过人,而厚重不足。其读书穷理,不拘文字,而多用意思。聪明过人,故见之不难,厚重不足,故得少为足。其于理气不相离之妙处,了然目见,非他人读书依样之比,故便为至乐。以为湛一清虚之气,无物不在,自以为得千圣不尽传之妙。而殊不知向上更有理通气局一节,继善成性之理,则无物不在。而湛一清虚之气,则多有不在者也。理无变而气有变,元气生生不息,往者过来者续,而已往之气,已无所在。而花潭则以为一气长存,往者不过,来者不续,此花潭所以有认气为理之病也。”②李珥虽也指责其说有认气为理之病,但仍肯定与退溪相比“花潭多自得之味”③。他还认可徐敬德对“理气不相离之妙处”已“了然目见”。
  其实,李珥对徐敬德的评价可谓切中肯綮。花潭哲学之难解就在于其对“理气之源”等紧要处的细心体贴。徐氏以为:“理之一其虚,气之一其粗,合之则妙乎妙。”④他还说过:“气之湛一清虚者,既无其始,又无其终,此理气所以极妙底。学者苟能做工到此地头,始得觑破千圣不尽传之微旨矣。”⑤可见,他自己也认为此等处为理解其学说的关键。不过,徐敬德所谓理气不相离之妙实基于气一元论,而非构筑在理气二元论的基础之上。因此,尽管花潭学说对李珥主气论影响较大,但李珥还是直言“宁为退溪之依样,不必效花潭之自得也”⑥。李珥甚至预言:“恐珥读书愈久,而愈与公(指花潭——引者注)见背驰也。”⑦
  简言之,李滉与李珥对徐敬德的评价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其气本论思想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后人对其学术性格的判定。由此亦可见,气学派与理学派学者无论在学术立场还是理论旨趣上皆相距甚远。
  作为韩国气学派的理论先驱,徐敬德的学问和品格皆为后世学人所敬重,被尊为“近代儒林之表”①。李滉对其理论贡献称许道:“然吾东方,前此未有论著至此者,发明理气,始有此人耳。”②李珥也对其学问赞曰:“虽然偏全闲,花潭是自得之见也。”③
  1772年编纂的《四库全书》收录《花潭集》二卷(见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七十八《别类存目》五之中)。徐敬德是著作被收录《四库全书》的唯一的韩国哲学家,可谓千载一人而已。这也说明其哲学在韩国乃至东亚哲学史上都有重要意义。徐敬德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原理气》、《理气说》、《太虚说》、《鬼神死生论》以及《复其见天地之心说》等,现均被收录于《花潭集》(4卷)中。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四端七情之辨》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四端七情问题为理论线索,从比较哲学的视角探讨了“四七”之辨的产生、演变及其在东亚儒学史上的意义。在论述过程中,还对与“四七”之辨有密切关联的“无极太极”之辨、“人心道心”之辨作了详细的阐发。此为朝鲜朝前期著名的二大论辩。本书还论述了丽末鲜初朱子学的传人、其“官学”地位的确立以及朝鲜朝前期太极论、道学论、气本论的思想建树。围绕“四端七情理气”之发、“四七人心道心”等问题展开的论辩。

阅读

相关人物

徐敬德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