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先天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9032
颗粒名称: 二、先天说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047-0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徐敬德是韩国气学派的理论先驱,他提出了独特的“先天说”和“后天说”。他认为太虚是世界的本原,气既无形亦无终始,气的运动是世界的普遍本质。徐敬德发展了张载的气论,并首次明确提出“气不灭”论。
关键词: 徐敬德 气本论 先天说

内容

徐敬德在论述“太虚”的同时,提出了他的“先天说”:“太虚湛然无形,号之曰先天,其大无外,其先无始,其来不可究,其湛然虚静,气之原也。”④这就是其独特的“先天说”。从引文中可以概见,所谓“太虚”有三层含义:一太虚为世界的本原;二太虚(气)既无形迹亦无终始;三太虚即气。由此,徐敬德在韩国哲学史上首次明确提出“气不灭”论。“虽一片香烛之气,见其有散于目前,其余气终亦不散,乌得谓之尽于无耶。”⑤举此实例的目的在于说明,气的存在形态虽从有变无也无损其根本属性,此为其“气不灭”论的基本主张。
  接着,徐敬德进一步阐发气之“后天说”:
  倏尔跃,忽尔辟,孰使之乎?自能尔也,亦自不得不尔,是谓理之时也。《易》所谓“感而遂通”,《庸》所谓“道自道”,周所谓“太极动而生阳”者也。不能无动静,无阖辟,其何故哉?机自尔也。既曰一气,一自含二;既曰太一,一便涵二。一不得不生二,二自能生克。生则克,克则生。气之自微以至鼓荡,其生克使之也。一生二。二者何谓也?阴阳也,动静也,亦曰坎离也。一者何谓也?阴阳之始,坎离之体,湛然为一者也。一气之分,为阴阳。阳极其鼓而为天,阴极其聚而为地。阳鼓之极,结其精者为日;阴聚之极,结其精者为月。余精之散为星辰,其在地为水火焉。是谓之后天,乃用事者也。①
  徐敬德以先天、后天来说明本体界和现象界:气未用事时湛然虚静之状态谓之“先天”;气用事后变现之现象谓之“后天”。在太虚与气之聚散等问题的论述中,明显可见张载思想对他的影响。敬德门人朴淳(字和叔,号思庵,1523—1589年)就曾说过花潭所见得颇受张子《太和》等篇的影响。②同时,朴淳也充分肯定了徐敬德对张载气论的发展,指出:“张子所论‘清虚一大’,此穷源反本,前圣所未发也。花潭又推张子之未尽言者,极言竭论,可谓极高明也。”③朴淳虽为敬德的弟子,但与成浑、李珥等皆交好,故而学风较为开放。他讲“花潭又推张子之未尽言者,极言竭论”,可说是公允之言。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四端七情之辨》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四端七情问题为理论线索,从比较哲学的视角探讨了“四七”之辨的产生、演变及其在东亚儒学史上的意义。在论述过程中,还对与“四七”之辨有密切关联的“无极太极”之辨、“人心道心”之辨作了详细的阐发。此为朝鲜朝前期著名的二大论辩。本书还论述了丽末鲜初朱子学的传人、其“官学”地位的确立以及朝鲜朝前期太极论、道学论、气本论的思想建树。围绕“四端七情理气”之发、“四七人心道心”等问题展开的论辩。

阅读

相关人物

徐敬德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