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曹植的性理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903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曹植的性理学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5
页码: 072-0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曹南冥是朝鲜朝儒学家,他强调原典儒学的“敬义”和实践精神,尤其注重“敬义”学。他没有仕途,而是以教授为业,并对现实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曹南冥的学术著作有《南冥集》、《学记类编》等,其中《学记类编》的二十四图被视为岭南学派的精髓。尽管曹南冥的学派在后来被退溪学派所取代,但他对岭南学派的发展和实践儒学的传统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曹植 性理学

内容

曹植(1501—1572年),字楗仲,号南冥,谥号文贞。他出生于庆尚道三嘉,5岁时移居汉阳。作为朝鲜朝著名的性理学家,曹南冥崇尚洙泗学的实践躬行精神,主张积极参与社会现实。因与李退溪同年,又并峙岭之左右,故合称岭南学派之双璧。庆尚右道的儒者大都从曹南冥之说,庆尚左道的儒者则多从李滉之说。后人称退溪学派为江左学派,南冥学派为江右学派。河谦镇(字叔亨,号晦峰、畏斋,1870—1946年)在《东儒学案》之《德山学案》写道:“退溪居岭左之陶山……南冥居岭右之德山……蔚然为百世道学之宗师。二先生以天品:则退溪浑厚天成,南冥高明刚大。以出处:则退溪早通仕籍,位至贰相;南冥隐居尚志,屡征不起。以学问:则退溪精研力索天人性命之理,无有余蕴;南冥反躬实践,敬义夹持之功,自有成法。”①本节将简要介绍一下岭南学派另一大儒曹南冥的思想。
  与李退溪不同,曹南冥一生未仕,始终以教授为业。其为学极重“敬义”,尝曰:“吾家有此两个字,如天之有日月,洞万古而不易。圣贤千言万语,要其归,都不出二字外也。学必以自得为贵曰,徒靠册字上讲明义理,而无实得者,终不见受用,得之于心,口若难言,学者不以能言为贵。”②李甦平教授在其著作《韩国儒学史》中认为,虽然曹植与李滉都对朝鲜朝儒学作出了贡献,但贡献点却不尽相同。李退溪主要是在性理学方面深化、发展了朱子学说,从而奠定了他在韩国儒学史上的显赫地位。而曹南冥则强调原典儒学的“敬义”和实践精神,遂自成一家之学而与退溪并峙。曹植为学以“敬义”标宗,其学一言蔽之就是“敬义”学。“敬义”在南冥学的体系中既是体(他以敬义为“心体”)也是用(他同样以敬义为工夫)。“敬义”由是贯穿三才、融通天人,达于真善美的统一。这是曹植“敬义”思想的基本要点。③
  曹植以为“程朱以后不必著书”,只需反躬体验、持敬实行即可。他对现实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曾师事于曹南冥和李退溪的寒冈郑逑(字道可、可父,号寒冈、桧渊野人,1543—1620年)说过:“先生之于道义,亦可谓辛苦而后得之者矣。先生平生,未尝一念不在于世道。至于苍生愁苦之状,军国颠危之势,未尝不嘘唏掩抑。至或私自经画处置于胸中,而以为必先提掇于纪纲本源之地,则初非不屑夫天下之事者,怀德遯世,高洁自守,终世婆娑于穷山空谷之中。”④其主要学术著作有《南冥集》、《学记类编》等。其中《学记类编》分为上、下二卷。上卷又分“论道之统体”和“为学之要”两部分,并绘有二十二个图式加以阐释。下卷则列出儒者为学践行之法门,有“致知”、“存养”、“力行”、“克己”、“出处”、“治道”、“治法”、“临政处事”、“辟异端”等条目并附录两个图式。此二十四图便是与李退溪《圣学十图》齐名的南冥的《学记图》。
  《学记图》最能体现曹植的学术思想。用图说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不仅是曹植的特点,也是朝鲜朝儒家学者的共同特色。韩国的图说可以追溯到朝鲜初期权阳村的《入学图说》。后来还相继出现过郑秋恋和李退溪合作的《天命图说》、李退溪的《圣学十图》、李栗谷的《心性情图》和《人心道心图说》等。以“图”示“说”,以“说”释“图”,二者之结合可以简明扼要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曹植二十四图亦是如此。
  关于《学记图》,有学者认为其中十幅最为重要,即“三才一太极图”、“太极图与通书表里图”、“天人一理图”(“天道图”和“天命图”)、“心统性情图”、“忠恕图”(“忠恕—贯图”)、“敬诚图”(“敬”图和“诚”图)、“审几图”(“几图”)、“为学次序图”(“小学”、“大学”图)、“博约图”和“易书学庸语孟一道图”。之所以推重此十图,乃因其表达了曹植的本体论思想。其实若从曹植的思想主旨来看,二十四图中最重要的十图应是“敬图”,“小学、大学图”,“诚图”,“人心、道心图”,“博约图”,“知言、养气图”,“易书学庸语孟一道图”,“心为严师图”,“几图”和“神明舍图”。因为曹植论学的最大特点就在“敬义”和“力行”。①不过,有人指出这十图中“忠恕图”(“忠恕—贯图”)、“博约图”并非曹植的“自图”。②尽管如此,二十四图仍被普遍视为“南冥学”的精髓,由此可理解和把握其为学之特色。
  曹植虽与李滉同为岭南儒林之师表,但是李滉对其学术常表不满,曾评论说:“南冥虽以理学自负,然直是奇士,其议论识见每以新奇为高务,为惊世之论,是岂真知道理者哉。”③对于两人为学风格及思想特点,朝鲜朝后期的实学大家星湖李瀷(字子新,号星湖,1681—1763年)从其实学之视角指出:“檀君之世,鸿蒙未判,历千有余年,至箕子东封,天荒始破,不及于汉水以南。历九百余年至三韩,地纪尽辟为三国之幅员,历千有余年,圣朝建极,人文始阐。中世以后,退溪生于小白之下,南冥生于头流之东。皆岭南之地,上道尚‘仁’,下道主‘义’,儒化气节如海阔山高,于是乎文明之极矣。余生两贤之后,犹是文未坠地自此,以后如下滩之船其势难住,不知更有几重激湍坎窞在也。后来者,必将企余而起羡。”①的确如此,李滉崇“仁”,以高迈之学行潜心著书,弘阐天道性理;而曹植慕“义”,以刚毅之气节反躬践履,化导社会人心。
  继踵乏人是南冥学派终为退溪学派所取代的重要原因。对此泽堂李植(字汝固,号泽堂、泽癯居士,1584—1647年)评论道:
  岭南则退溪、南冥门脉颇异。退溪门下,西厓、鹤峰、柏潭最有名。而仕宦出入,不复讲学。吴德溪健,学行最高,游于两先生门,早卒无传。赵月川闲退老寿,而士心不附,亦无弟子。曹植高弟,寒冈、东冈为最,而声价皆不及郑仁弘。两冈兼宗退溪,故稍贰于仁弘。仁弘之恶,不待其诛戮而日彰,其门徒皆陷于梼杌,由是岭之下道,亦无学者,唯寒冈为完人。旅轩为高弟,旅轩殁,而亦无徒弟传述者,岭南之学亦止于是。湖南则上道,有李一斋;下道,有奇高峰。高峰早世,不及讲学。一斋弟子虽众,惟金公千镒,以节义著,学则无传焉。郑汝立出于其后,与李泼、郑介清,相应和雄豪一道,为无赖渊薮。及其叛乱,混被诛戮,湖俗浮薄,本不喜儒学,及汝立败,而人以为嚆矢,湖南学者,从此尽矣。②
  文中泽堂对李滉、南冥学派的传承脉络作了概要式的说明,有助于我们了解岭南学派内部的复杂关系和流变状况。兼宗李滉和曹植的郑逑在其《寒冈年谱》(卷一,庚辰38岁)中,也有对于二人为学之异颇有议论。依郑逑之见,李滉德器浑厚,践履笃实,工夫纯熟,阶级分明,学者易于寻入;而曹植则器局峻整,才气豪迈,超然自得,特立独行,学者难以为受。
  对于曹植之贡献,郑仁弘(字德远,号来庵,1535—1623年)推崇备至。他在《南冥先生集序》中写道:“惟我先生,早志腾扬,喜读左柳,有躏一世轶千古之气,旋自大悟,一弃旧学,回车易辙,特立独行,凭河不足以为勇,摧山不足喻其力,一向藏修,箴铭〓佩,揭扁堂室,雷龙有舍,鸡伏有堂。其精舍曰山天,壁栖敬义字,亹亹观省,所识者,前言也,往行也。所急者,向里也,践履也。日复一日,终始无间,其涵养之力,造诣之功,盖有不可量者。而当士林斩伐之余,士习偷靡,醉梦成风,人视道学,不啻如大市中平天冠。而先生奋起不顾,竖立万仞,使士风既偷而稍新,道学既蚀而复明。扶颓拯溺之功,在我东国,宜亦未有也。”①经历“己卯士祸”洗礼后整个士林士气低落,此时正是曹植接续“己卯士祸”之前的士林学风加以传扬,开启了为学必以自得为贵、反躬实践为特色的实践儒学传统。
  要之,岭南学派的关注点是重振颓坏之社会纲纪,以确立伦理纲常,从而实现儒家所向往的王道社会。因而在性理学上自然倾向主理论,这就是理先气后论、理优位论以及理主气辅论皆出自岭南学脉之缘由。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四端七情之辨》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四端七情问题为理论线索,从比较哲学的视角探讨了“四七”之辨的产生、演变及其在东亚儒学史上的意义。在论述过程中,还对与“四七”之辨有密切关联的“无极太极”之辨、“人心道心”之辨作了详细的阐发。此为朝鲜朝前期著名的二大论辩。本书还论述了丽末鲜初朱子学的传人、其“官学”地位的确立以及朝鲜朝前期太极论、道学论、气本论的思想建树。围绕“四端七情理气”之发、“四七人心道心”等问题展开的论辩。

阅读

相关人物

曹植
相关人物
李甦平
相关人物
李滉
相关人物
李退溪
相关人物
李瀷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