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永昌” 相关
共 542 条 3 / 37
31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永昌民间故事主要流传于永昌县各乡镇,特别在城郊、西河、清河地区分布甚广,在类别上属于民间文学。
32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永昌制毡是一种民间传统手工技艺。永昌因为历史上长期处于半农半牧生产区域,盛产羊毛,千百年来,制毡是十分普遍的一种民间手工技艺。明、清时期,永昌的毡制品在市场上很有名气。制毡作坊全县达四五十户,从事制毡的人员达数百人。
33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永昌小戏,是流传于甘肃省永昌县的民间演唱戏种,即曲子戏,它跟敦煌曲子戏和武威半台戏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实际就是这两者在本地的流传,只不过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针对于“大戏”秦腔而言,它只是一种民间小曲戏。永昌小戏在类别上属于传统戏剧...
34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永昌烹饪文化的渊源。
35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民间的“四四席”,“四四席”即:四冷菜、四大碗、四中碗、四小碗。也称四大、四小、四七寸。“四四席”的特点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有甜有咸,有酸有辣,五味俱全,搭配合理,有汤有水,适应当地群众的饮食习惯和心理需求,还能根据事主...
36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永昌民间的“八大碗”,八大碗统称为“八大件”,其烹饪原料,烹调方法基本和“四四席”类同。全席共设菜肴二十道,其中:六个蔬菜素冷盘,一个三层楼花式大拼盘,八个大件,四个半荤压桌菜,一个海碗“全家福”烩菜。
37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永昌礼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这块厚实的黄土地上,已有上千年的传播历史。它是以馍馍的形式呈现的,带有浓郁的西北农村生活气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风韵。
38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行帮聚会食礼是民间“三百六十行”祭祀宗神、开帮结社、卜吉议事、处理纠纷、进行贸易、招揽顾客、疏通关系、促进团结、自我宴乐时的饮食礼制。
39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唐代诗人王建的《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首诗生动、逼真、形象地描绘了古代民间初试新娘锅灶茶饭技艺的传统婚俗。这种风俗在我们永昌民间,至今仍然传承和保留。
40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鏖战永昌的概述。
41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永昌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况。
42
知识出处: 西路军鏖战永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西路军鏖战永昌历史纪实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奉命西征的红色军团、挺进永凉地区建立抗日大后方、河西走廊第一个区(县)红色政权、鏖战永昌配合河东主力行动、军民共筑血肉长城、红色政权遭马敌破坏、救护红军伤员和救助红军失散人员、回延安的西...
43
知识出处: 西路军鏖战永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奉命西征的红色军团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中革军委发布《十月作战纲领》,提前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四方面军总部奉命率第三十军、九军、五军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执行新任务、向远方(苏联)挺进,争取军事和经济物资援助等。
44
知识出处: 西路军鏖战永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挺进永凉地区建立抗日大后方的基本情况。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凉州城南寨子召开会议,古浪战斗失利的主要原因是麻痹轻敌,死打硬拼,没有及早组织突围。
45
知识出处: 西路军鏖战永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河西走廊第一个区(县)红色政权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建立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永昌区(县)政府。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