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挺进永凉地区建立抗日大后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路军鏖战永昌》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40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挺进永凉地区建立抗日大后方
分类号: E297.2
页数: 3
页码: 24-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挺进永凉地区建立抗日大后方的基本情况。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凉州城南寨子召开会议,古浪战斗失利的主要原因是麻痹轻敌,死打硬拼,没有及早组织突围。
关键词: 永昌 西路军 抗日大方

内容

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凉州城南寨子召开会议,古浪战斗失利的主要原因是麻痹轻敌,死打硬拼,没有及早组织突围。红九军军长孙玉清被撤职,派原红三十一军参谋长李聚奎前往红九军,进行整顿。徐向前令红三十军在四十里铺负起遏阻敌的任务,置红九军于二线进行休整,总结教训,调整建制,争取早日恢复元气,以利再战。
  1936年11月21日,红西路军总指挥部进驻永昌城,同日,二六九团和骑兵师占领山丹。随后,红五军进驻山丹,接替了红三十军部队防务。红三十军及总指挥部直属队全部集中于永昌至凉州西北四十里铺一线,休整待命。红九军在古浪遭敌包围,与敌血战后,兵力损失达三分之一,给整个战局带来不利影响。
  徐、陈了解到,河东的毛炳文部已奉命开赴河西,增援“二马”,对付西路军。徐向前判断,“二马”是地方军阀,最怕蒋介石的部队借“剿共”名义侵夺其地盘,他们为示强而拒毛,必将倾全力寻西路军决战。根据这一地带的形势、给养、民情等条件,西路军与敌人决战是不利的。迫不得已时应放弃永昌、凉州,向敌力空虚的甘西地区进军,按原计划行事。
  11月20日,李先念向总指挥部报告,马家军以5个团的兵力向四十里铺的红三十军阵地发起猛攻,红军因子弹缺乏,全靠大刀、长矛拼杀,与敌激战3日,歼敌2400余人,仍未能阻止敌人的攻势,坚持下去困难很大。徐向前同意红三十军西撤一步,至永昌东南的六坝、八坝一线继续阻敌。另据五军军长董振堂报告,山丹地区也有敌骑兵活动。西路军面临强敌前后夹击、分割包围的危险。
  为争取主动,摆脱困境,11月21日,徐向前、陈昌浩向中央反映西路军减员情况及对形势的分析,请求西路军的行动方针。电文:“甲、据我们现有实力,各军子弹平均只三排到四排,五军每人只两排,各军机枪子弹甚少,炸弹消耗甚多,存着无几;伤亡共二千八百,掉队约六百,干部伤亡大;棉衣缺少四分之一,皮衣收集甚少。天寒,早晚零下二三十度。扩红共不到五十人。三十军、五军体力未恢复,九军日夜战行,极疲劳。现全人数一八四二五,战斗员占百分之六十,但士气甚旺。乙、此间地区房屋为堡寨、土围,不便出击与运动战。大路两翼平行路多,便敌迁回,敌以集团骑兵猛犯。白天只能守围寨,如无火力,可被敌攻破,固守则子弹消耗极大。夜出击敌每散逃,不便消灭,敌骑即乘机袭击。丙、群众不如川民之苦,封建民族统治口口时短,城也未下,群众斗争不易发动,扩红筹资较难。丁、估计毛敌主力二十六、七日可到凉州,马不欲毛到凉,必须全力来犯,以示强而拒毛。若毛未到,二马来犯,可以而且必须与之作部分决战于凉州、永登间。若马未受基本打击而毛、马同进决战,实属不利,难收各个击破之效。不与战极难在永、凉间立足,决战则我精锐损失必大。现正准备击马,各个击破,争取甘、永间胜利,但根据现时我方情况,我们有以下意见:(一)与马、毛全力决战不利。(二)须尽力加强有生力量。(三)竭力在永、肃间创立根据地,以接通国际,如永(昌)、甘(州)决战不利时,主力可以而且必须移甘(州)、肃(州)间再战。(四)五军全部约十二月五日前可到安西。国际接济最好先期或按时到达,无论如何皮衣、子弹速来。(五)如取到接济,可以回击甘、凉,便合力配合主力行动。”
  11月22日,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等电示四方面军向前、卓然、昌浩同志:“西路军应团结一致完成新任务(编者加注)。”西路军遵照中央复电的指示精神,集结在东起凉州西四十里铺,西至山丹100公里的狭长地带上,总部决定以永昌、山丹为中心建立根据地。

附注

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编辑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电子版。

知识出处

西路军鏖战永昌

《西路军鏖战永昌》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永昌是西路军与敌鏖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在西路军征战史上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