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民间的“四四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206
颗粒名称: 永昌民间的“四四席”
分类号: K892.25
页数: 2
页码: 199-2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民间的“四四席”,“四四席”即:四冷菜、四大碗、四中碗、四小碗。也称四大、四小、四七寸。“四四席”的特点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有甜有咸,有酸有辣,五味俱全,搭配合理,有汤有水,适应当地群众的饮食习惯和心理需求,还能根据事主的经济状况灵活多变,可简可繁,可高可低,可丰可俭,由人而定。
关键词: 四四席 永昌 民间

内容

“四四席”即:四冷菜、四大碗、四中碗、四小碗。也称四大、四小、四七寸。“四四席”的特点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有甜有咸,有酸有辣,五味俱全,搭配合理,有汤有水,适应当地群众的饮食习惯和心理需求,还能根据事主的经济状况灵活多变,可简可繁,可高可低,可丰可俭,由人而定。高档次的可用山珍海味作原料,低一点的,一只羊便可办几桌酒席。用料方面,使用本地区自养、自种、自产的烹饪原料和从外地购进的干菜、干海货配制菜肴,其烹饪简便,讲究火功,原汁原味,特色鲜明。多采用炒、烧、蒸、煮、炖、焖、炸、烩等烹调方法,菜肴品种多样、格调奇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实惠、朴实无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显示了民间地方风味的传统饮食风貌。
  永昌地区的民间宴席,有订婚宴、结婚宴、婴儿百天宴、周岁宴、寿宴、团聚宴、盖房上梁大吉宴等。旧时有迎亲、谢亲之俗,娘家送亲前要待“上马宴”,婆家迎亲后要待“下马宴”,这种宴席也俗称“田席”。
  永昌民间最讲究礼仪的,最隆重的就数结婚宴了。先选择好吉祥日子,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筹备烹饪原材料。一般必不可少的原料有:干海货、猪肉、羊肉、牛肉、鸡肉、鸡蛋、糯米、大米、豆粉、蘑菇、大枣、桂圆、蕨麻、葡萄、玫瑰糖、青红丝、白糖、红糖、冰糖、蜂蜜、枸杞、发菜、银耳、木耳及各类新鲜蔬菜等。
  做宴席一般是请当地村镇手艺全面的知名厨师主厨,再配上几个助手帮厨。用土坯在厨房里就地垒起槽式台灶,昼夜灯火不灭,从备料开始做起。以下例举菜单:
  双拼四冷荤:卤肘花配酱肝片,熟羊后腿肉配酱鸡蛋,酱牛肉配卤耳片,卤肚丝配蒸焖子。
  酸辣四水菜:豆干胡萝卜片,黄豆绿豆芽,芹菜红椒丝,粉丝海带丝。
  四大碗:樱桃肉,清炖羊肉,黄焖鸡,土豆丸子。
  四中碗:红烧海参,蜜制羊尾子,烩夹沙肉,炒木须肉。
  四小碗:肉丸子烩粉条,肉片烩豆腐,羊杂碎烩土豆,醪糟烩葛仙米。
  上菜的顺序是:先上八个冷菜,让客人饮酒,接着上四个大碗,每上一个大碗带上一个中碗,再接着上四个小碗,席间上点心两道,上主食两道,最后上三层楼的“酸辣汤”,表示全席已结束。
  参加宴席的宾客吃饱喝足以后,主人还要让带“杂包”。把预先准备好的杂糖、点心、花馍或席上剩的熟肉、丸子、夹沙之类的菜肴,用马莲纸包起来各自拿回家去,让没有座到席的人分享。俗有:“家有千贯,筵水稀罕”的谚语。
  (作者生前系原永昌县政府招待所所长)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共分历史文化篇、考古文化篇、文学文艺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篇、党史与西路军专题五个部分,内容总体布局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辑录了永昌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考古文物、文艺作品乃至亲历者的口述史,图文并茂,力求真实而生动地再现永昌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也必将是一部爱国主义和优秀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

阅读

相关人物

管礼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