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小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204
颗粒名称: 永昌小戏
分类号: J643.5
页数: 1
页码: 1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小戏,是流传于甘肃省永昌县的民间演唱戏种,即曲子戏,它跟敦煌曲子戏和武威半台戏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实际就是这两者在本地的流传,只不过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针对于“大戏”秦腔而言,它只是一种民间小曲戏。永昌小戏在类别上属于传统戏剧。
关键词: 永昌小戏 永昌

内容

永昌小戏,是流传于甘肃省永昌县的民间演唱戏种,即曲子戏,它跟敦煌曲子戏和武威半台戏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实际就是这两者在本地的流传,只不过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针对于“大戏”秦腔而言,它只是一种民间小曲戏。永昌小戏在类别上属于传统戏剧。
  作为一个剧种,永昌小戏以当地的民歌俚曲为基本声腔,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一方面大量吸收了山陕眉户的曲牌声腔,另一方面逐渐引进了兰州鼓子的行腔伴奏。永昌小戏的特征十分鲜明。一是演出阵营小,演职人员只需七至九人;二是剧目短小,多是生动风趣的地方戏和精炼感人的折子戏;三是演出场地随意,院落、庙台、堂屋、廊下均可;四是行头服装轻便而简单;五是队伍聚散灵活,演职员多系农村民间艺人,农忙务农,农闲唱戏。
  永昌小戏的音乐属于曲牌连缀体。从构成上看,它分别有器乐曲牌、唱腔曲牌和锣鼓经构成。从调式上看,它多由宫、徵调组成。主奏乐器为板胡、三弦、二胡、梆子、碰铃等。
  永昌小戏以传统折子戏和风趣幽默的生活小戏为主,其风格以粗犷通俗见长,适于农村乡野娱乐。常演的较有名的剧目有《钉缸》《大保媒》《两亲家打架》《小姑贤》《张连卖布》《黑访白》《八仙庆寿》《小放牛》等七十余种。永昌小戏具有娱乐、教化和演示的作用,长期以来,它在民间广为流传,不断加工丰富,已演变为一种在内容和形式上地方特征明显,较具规模,而且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娱乐方式,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
  该项目2014年1月被列入永昌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9月被列入金昌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作者系永昌县文化馆干部)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共分历史文化篇、考古文化篇、文学文艺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篇、党史与西路军专题五个部分,内容总体布局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辑录了永昌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考古文物、文艺作品乃至亲历者的口述史,图文并茂,力求真实而生动地再现永昌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也必将是一部爱国主义和优秀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惠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