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试刀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210
颗粒名称: 新娘试刀面
分类号: K892.25
页数: 2
页码: 211-2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代诗人王建的《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首诗生动、逼真、形象地描绘了古代民间初试新娘锅灶茶饭技艺的传统婚俗。这种风俗在我们永昌民间,至今仍然传承和保留。
关键词: 试刀面 永昌 习俗

内容

唐代诗人王建的《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首诗生动、逼真、形象地描绘了古代民间初试新娘锅灶茶饭技艺的传统婚俗。这种风俗在我们永昌民间,至今仍然传承和保留。
  新媳妇娶到婆家的第三天早上,新婚夫妻“回门”,去娘家回拜父母亲和哥嫂,当天回婆家。婆家准备酒菜答谢亲朋好友,一是为答谢促成这桩美满婚姻而奔波操劳的亲友;二是为鉴定考核新娘锅灶茶饭技艺是否娴熟;三是新娘就要在这新的环境开始新的生活。通过展示做饭技艺,密切家人感情,增进家族团结,使亲邻之间互相熟悉和了解,图个吉庆热火。
  永昌老百姓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利用本地特有的烹饪原料,经过祖祖辈辈传承和不懈努力,创制出了适合本地区乡土特色的民间菜和风味小吃,发展了自己的烹饪文化。这里的家庭妇女们,仅仅以小麦面粉就可制作出众多传统风味食品,如蓬灰面、拉条子、面片子、猫耳朵、窝窝子、搓鱼子、转百刀;蒸馍、烙饼、月饼、麻花、油饼、油果子、油花子、泡儿油糕、煎饼、千层饼等。其中以蓬灰面技艺精湛而最负盛名。蓬灰面又叫长寿面,在招待亲朋、筵席、老人过寿、小孩满月、百天、生日以及逢年过节、亲人团聚时食用,为健康长寿之意。
  蓬灰面的做法是:小麦精面粉倒在案板上扒开,盆里加入凉水,加入适量精盐,蓬灰粉搅匀澄清,倒入面粉中,将面粉和为面团后揉匀,再用擀面杖在案板上将面团反复折叠挤压,待面团起泡时,挤压为二寸厚的一大块,再改切为五寸见方的面剂子,每个面剂子抹上清油,逐块码入盆内,盖上潮湿干净的毛巾,放在温热处醒一小时后擀制。蓬灰面可擀制成圆细、韭菜叶、大宽三种长面。把面剂子放在案板上,撒上面粉,反复擀制,直至擀为均匀地纸叶薄一大张,撒上面粉折叠起来,可切为韭菜叶和大宽面;圆细则是把面剂子撒上面粉擀为五毫米厚折叠起来,改切为五毫米宽的长面条理顺,撒上面粉搭在擀面杖上边拧边捏,数次后形成的蓬灰面又圆、又细、又长,再分为小把子放在方盘里备用。有民谣传颂:一擀擀成纸叶薄,一切切成一条线;下在锅里团团转,盛在碗里莲花瓣。
  羊肉臊子蓬灰面是永昌的风味特色饮食之一,做臊子食材常使用永昌北山羯羊肉。北山羊常年在山上吃含有盐碱的沙柴草,春、夏、秋天多吃沙葱、羊胡子草等,其肉质鲜美,无腥膻味;把羊后腿肉改切为肉丁,同时白萝卜、胡萝卜、茄子、土豆、小葱、绿菠菜、木耳、黄花、豆腐分别改切为同样大小的丁块。火上架锅烧热,加入适量的胡麻油烧至八成,下入羊肉丁翻炒至变色,下入适量的红辣椒粉、生姜粉、花椒粉炒出香味,再加入酱油炒匀,加入精盐、清水适量烧开,分次下入改切好的所有蔬菜丁煮熟,再加入陈醋、胡椒粉、味精、葱花、香菜段即可起锅。把煮熟的蓬灰面捞入碗里,浇上羊肉臊子上桌,由客人自己调入已准备好的红辣椒油、油泼蒜泥、芥末酱、陈醋等调味品拌匀即食。其特点是:汤香味鲜、酸辣适度、细长柔韧、筋软滑爽。
  新媳妇试刀面,也称“喜面”,寓意吉祥喜庆。头锅面先有新媳妇亲手敬公婆,祝双亲吃了面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二锅面敬哥嫂,愿妯娌和睦,互相帮助;三锅面敬新郎,愿情长如丝,白头偕老;然后依次敬亲朋好友。堂屋里乡里乡亲边吃边谈,杯盘交错,相互祝愿,一时间,乡俗、乡情、乡音、乡味笼罩着餐桌,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作者生前系原永昌县政府招待所所长)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共分历史文化篇、考古文化篇、文学文艺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篇、党史与西路军专题五个部分,内容总体布局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辑录了永昌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考古文物、文艺作品乃至亲历者的口述史,图文并茂,力求真实而生动地再现永昌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也必将是一部爱国主义和优秀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

阅读

相关人物

管礼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