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7154 条 33 / 1811
481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黄坛区西溪乡位于宁海县西部,总面积57.48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地形复杂,山地多,溪流纵横。全乡有初中、小学、卫生院和文化设施等。境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是省杉木基地乡之一,也是辛亥革命志士徐良臣的故乡。
482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黄坛区辛岭乡位于宁海县中部,总面积22.29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地势北高南低,山岭连绵。全乡耕地4557亩,主产稻谷、小麦。乡内企业以电器、建材等为主。有初中、小学、卫生院等设施。相见岭为三乡镇交接之地,有北伐战争阵亡...
483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黄坛区双峰乡位于宁海县西部,总面积77.25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境内多山,山地植被以松、竹为主。1985年林业、农业、乡内企业均有收入。全乡有小学、初中、卫生院等设施。境内有澄深寺、万年桥等名胜古迹。
484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黄坛区黄坛乡位于宁海县中部,总面积52.49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全乡耕地主产稻谷,山地植被丰富。乡内企业以橡胶、塑料、陶器为主。黄坛是黄坛乡人民政府驻地,有众多清代建筑和历史人物。制作竹器为该村传统副业。
485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黄坛区水车乡位于宁海县中部,总面积37.16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全乡耕地主产稻谷,山地植被丰富。乡内企业以塑料件、螺杆泵为主。水车村是该乡人民政府驻地,有历史古迹和文化传承。境内有医疗、游览胜地莲头山。
486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长街区位于宁海县东部,总面积240.80平方公里,下辖6个乡镇,人口67934人。历史上曾属文正区,1950年建长街区,1958年撤区成立人民公社,1961年复建区,1969年又撤区,1979年恢复长街区,此后区域未再变动。
487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长街区长街镇位于宁海县东部,总面积41.40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共6065户,20222人。该镇地形南北长而东西窄,交通便利,是粮棉主要产地之一。镇内有学校、卫生院等基础设施,并有集福寺等名胜古迹。
488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长街区龙浦乡位于宁海县东部,总面积28.50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共2791户,10262人。该乡地势东北高南低,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副业有淡水养殖等。全乡有初中、小学及卫生院等设施,198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102...
489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山头乡位于宁海县东部偏南,总面积52.42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人口10117人。该乡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海涂广阔,海产品丰富。全乡有学校、卫生院和文化设施,历史上曾是张煌言抗清屯兵之地。
490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长街区伍山乡位于宁海县东南,总面积34.26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地势平坦,有耕地8483亩,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乡内企业众多,1985年人均收入477元。交通便利,文化设施齐全。乡内有多处石宕和烽火台遗址等历史文化景观...
491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长街区青珠乡位于宁海县东南部,总面积53.85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地势平坦,有青珠山等四座小山。交通便利,耕地12256亩,以种植棉花、水稻为主。文化设施齐全,有初中、小学、卫生院等。乡内还有多家企业及文化设施。
492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岔路区位于宁海县西南部,面积235.50平方公里,下辖7个乡镇,人口78013人。历史上曾建拱台区,1950年建岔路区,1958年撤区建人民公社,1961年复建岔路区至今。
493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岔路区岔路乡位于宁海县西南部,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境内多山,有九顷塘等水库。全乡耕地9235亩,主产稻谷。乡内有多家企业及文化、医疗设施。岔路村为乡政府驻地,地势平坦,处于交通要道。
494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岔路区竹林乡位于宁海县中部,总面积15.34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三面环山,白溪、梁皇溪流经境内。交通便利,有县道经过。主产稻谷,副业有茶、桑、养殖业等。乡内文化、医疗设施齐全。有福全寺等名胜古迹。
495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岔路区前童乡位于宁海县西南部,总面积53.43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三面环山,中部为平洋,是白溪和梁皇溪的流经之地。交通便利,耕地主产稻谷。乡内文化、医疗设施齐全,有崇福寺等名胜古迹,童氏宗祠建筑保存完好。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