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街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189
颗粒名称: 长街镇
分类号: K925.755
页数: 5
页码: 205-20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长街区长街镇位于宁海县东部,总面积41.40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共6065户,20222人。该镇地形南北长而东西窄,交通便利,是粮棉主要产地之一。镇内有学校、卫生院等基础设施,并有集福寺等名胜古迹。
关键词: 宁海县 行政区划 长街镇

内容

长街镇在宁海县东部。镇人民政府驻地长街距县城27公里。镇以驻地命名。该镇地形南北长而东西较仄。东邻象山县,并隔车岙港水库与岳井、伍山二乡相望,西南接山头乡,西界龙浦乡,西北交胡陈乡。全镇总面积41.40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共33个自然村。计有6065户,20222人,其中农村户口5230户,18827人。
  辖区解放前属长亭镇及湖青乡之一部分。1951年分设为长亭镇和大湖、城塘二乡,1956年合并称长亭乡,1958年属长街人民公社,1961年分出单独成立长亭公社。1981年因重音,以公社驻地为名改称长街公社。1983年改长街乡,1984年改长街镇,列长街本村及屋基园、石桥头等村为建镇区。
  境内北部多山,与龙浦乡交界之九冈山海拔349.9米,香花山海拔199米,与胡陈乡和象山县交界之白岩山海拔395.5米。东南部属沿海淤积平地,东面濒临车岙港水库,土质肥沃,中部有长亭港,横贯于车岙港与胡陈港之间。近年又于车岙港水库开掘渠道三条,贯穿中、南部。农田排灌方便。该镇为本县粮棉主要产地之一。
  交通有县道长街——岳井公路、力洋——胡陈港——长街公路、胡陈——长街公路,后二者均与省道宁象线衔接。另有乡道石桥头——龙浦公路、长街——伍山公路,均与县道衔接。交通堪称方便。
  全镇耕地21580亩,其中水田11485亩,旱地10095亩,主产稻谷、棉花,兼产油菜籽、大小麦、瓜果、蔬菜。1985年粮食平均亩产778公斤,总产8668.05吨;棉花平均亩产49公斤,总产463.8吨。山地除松林、杂木、薪柴、竹林等外,并种植柑桔、黄桃、茶、葡萄、李、梅等经济作物。全镇有柑桔2552亩,总产量9651.5吨,为县内主要产桔地。近来养殖业发展较快,有自然塘以及平洋上之低涯地进行淡水鱼类养殖;有家庭副业或专业饲养蚕、群鸭、长毛兔、鸡、鹅、母猪和肉猪等。1985年生猪饲养量9900头,长毛兔2638只。镇内企业有镇办长亭食品厂等9家,职工2874人,1985年产值306.45万元。村办企业有大湖砖瓦厂等18家,职工695人,1985年产值154.69万元。另有镇办长街工程队、运输队、搬运站。农民联营和个体企业等共计从业人员228人,产值130.9万元。198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616万余元,人均收入470余元。
  镇内有区完中1所,镇初中2所,共有学生1004人。小学14所,其中单班村校4所,共有学生1867人,入园幼儿78人。区中心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52人,病床30张。文化设施有长街电影院、溜冰场等,区及镇各有文化站1所,分别有图书5000册和1000册。
  该镇西岙村集福寺建于五代,尚存部分寺宇。寺前有南宋郑霖墓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卷四《名胜古迹》)。西岙村前又有南宋时所建之石拱桥三座。
  长街镇 Chángjiē Zhèn 6065户,20222人。其中农村户口5230户,18827人。
  【长街】 Changjiē 931户,3056人。位于长街镇中部。1968年称强裕大队,1975年改称长街大队,1983年改行政村。村委会驻地长街,辖2个自然村。耕地2897亩,其中棉地761亩。另有桔园189亩。产稻谷、棉花及柑桔。有村办企业2家,个体商业较多,运输业亦较发达。
  长街 Chángjiē 别名长亭。910户,2984人。长街区公所、长街镇人民政府及长街村委会驻地。位于县城东27公里处,西依香花山与龙浦乡交界。该村为本县东部公路交通中心点,有县道三条,乡道二条,均于此为起迄站。据当地《谢氏房谱·居端公家训》记载,胡居端于南宋淳熙癸卯(1183)赘居长亭时,长亭已有陈、范、盍、徐诸姓。现为谢、王、张等姓杂处。其中谢姓、王姓于南宋末年居此(据当地《谢氏宗谱》、《王氏宗谱》)。该村宋代即称长亭,以村北有留云亭,亭屋七间相连,甚长,因而得名。宋大观三年(1109)建长亭盐场,明洪武(1368~1398)初年设巡检司,后又以该村处香花山东麓,沿山构舍,东西长二里许,且集市繁荣,因又称长街。在留云亭旁,存有阮千户祠。阮千户名阮玉,为清康熙时提标千总,因英勇剿寇,后为寇所算,当地民众设祠纪念。
  屋基园 Wūjīyuán 21户,72人。村处长街北1.5公里处。北为大园山,与龙浦乡交界。据口传,清同治年间(1862~1874),先有王、张两姓自长街迁此,后又有谢姓迁入。居前人屋基,称屋基园。
  【西岙】 Xī'ào 255户,1008人。以村委会驻地西岙命名。辖2个自然村,耕地925亩,其中棉地110亩。另有桔园169亩。产稻谷、棉花、柑桔。山地220亩,植被为松木、薪柴、毛竹,并栽培柑桔等经济作物。
  西岙 Xī'ào 217户,851人。位于长街东北6.5公里王家岭西面山岙间,因名西岙,古称西洲。西岙村委会驻地。西、北两面邻胡陈乡。据当地《陈氏宗谱》,陈怀琪“宋初真宗时(998~1022)自闽之长溪迁于台郡之宁海东乡西洲。”据城关镇《上隍郑氏宗谱》,郑居中于徽宗时(1101~1125),由福建迁此。该村为南宋时兄弟进士郑霖、郑发故里,现尚存郑霖墓及南宋时建造之石拱桥等古迹。
  徐家溪 Xujiāxī 38户,157人。位于长街北面5公里黄泥山东麓。该村先有徐姓居住,山脚有一条长溪,故称徐家溪。后陈姓自西岙来此看山,又有胡、叶、邵等姓集居于此。
  【车岙】 Chē'ào 228户,848人。以村委会驻地车岙命名。辖2个自然村。耕地758亩,其中棉地240亩。另有桔园115亩。产稻谷、棉花、柑桔。有山地71亩,植被为松、薪柴,并有茶园。副业有淡水鱼养殖。
  车岙 Chē'ào 225户,844人。车岙村委会驻地。村处长街东北6公里之山岙间,东界象山县。据当地《穆氏宗谱》,穆修(1160~?)祖居山东,于宋嘉定癸未年(1223)迁此。又据同谱,穆修原拟去西洲(今西岙)定居,因夜间航行,船误驶至此,上岸察看,见其环山带水,土地肥沃,决定即在此落户。因船驶错,故名岔岙,后谐音为车岙。
  沿盘头 Yánpántóu 3户,4人。位于长街东北5.5公里之车岙港水库北岸,为水边小村。
  【九江】 Jiujiāng 278户,1036人。以村委会驻地九江得名。辖2个自然村。耕地1116亩,其中棉地110亩,主产稻谷、棉花。山地100亩,植被为竹、松、薪柴。有桔园240亩,并有青梅、蚕桑等。
  九江 Jiujiāng 233户,880人。位于长街北3公里九冈山东麓。西邻龙浦乡。胡陈——长街公路经此。据当地《王氏宗谱》,王子兰于南宋末年(1127~1279)自长街分迁于此。据《尤氏宗谱》,尤转六原居一都(今西店镇石孔头)于明代中叶转迁于九江。村西有九个小山岗,因此村称九岗,地方音“岗”“江”同音,取江字有水,后改成九江。
  东陈 Dōngchén 45户,156人。位于长街北3.3公里狮子山东麓,西邻龙浦乡。因村处九江东北,陈姓为多,故称东陈。
  海岙塘 Hǎi'àotáng 废村。1983年前后村民迁居东陈。
  【大城塘】 Dàchéngtáng 419户,1559人。大城塘建成于清乾隆八年(1743)。此塘从九江沙头山围至旗头山,范围较大,塘岸似城,故名大城塘。因村处大城塘而命名。村委会驻地前港,辖3个自然村。耕地1516亩,其中棉地200亩。另有桑园472亩,桔园222亩。产稻谷、棉花及蚕桑、柑桔、糖蔗等。淡水养殖有鱼类、珍珠蚌等。村办糖厂1985年产值12万元。
  前港 Qiángǎng 208户,785人。大城塘村委会驻地。位于长街东北2.5公里车岙港水库西岸,与岳井乡隔港相望。村建于清乾隆八年大城塘建成时。先为吴姓从天台吴岙迁来,后又有王、鲍二姓迁此。大城塘分前后两港,该村在前港,故名。
  后港 Hòugǎng 150户,567人。村处长街东北3公里车岙港水库西岸。该村先有冯姓自山头迁此,现为杂姓合居之村。因在前港之后,故称后港。
  下山 Xiàshān 曾用名旗头山。61户,207人。村处长街东北1.8公里旗头山东麓。谢姓于清乾隆(1736~1795)后期从长街迁入。现以谢、王、朱三姓为主。当地有山,其形似旗,村在旗头,故称旗头山,后改称下山。
  【石桥头】 Shíqiáotóu 206户,732人。耕地802亩,其中棉地192亩。另有桔园161亩。产稻谷、棉花、柑桔及糖蔗。
  石桥头 Shíqiáotóu 206户,732人。在长街南面,与长街毗连。跨长亭港南北两岸有石桥一座,称永和桥,村在两岸桥头边,故称石桥头,为石桥头——龙浦公路起点。
  西塘 Xītáng 废村。该村原有三四十户住民,近年陆续搬入长街,遂成废村。
  【塘里】 Tanglǐ 332户,1243人。耕地1489亩,其中棉地400亩。另有桔园247亩。产稻谷、棉花、柑桔、糖蔗。
  塘里 Tanglǐ 332户,1243人。位于长街南1公里之长亭港南岸。据洋胡闸《胡氏房谱》,胡居端生于南宋乾道三年(1167),居大湖,其次子胡才迁塘里。相传古时该村与北面石桥头有海相隔,未造桥之前,以船摆渡,渡南有塘,胡氏祖居塘岸里,故称塘里。
  【洋湖闸】 Yánghuzhá 269户,1037人。耕地960亩,其中棉地258亩。另有桔园85亩。产稻谷、棉花、柑桔、蚕桑、糖蔗。并有淡水养殖。家庭副业有母猪和肉猪饲养。
  洋湖闸 Yánghuzhá 别名杨梅搀。269户,1037人。位于长街东2公里车岙港水库西岸。以前山桥为界,与岳井、伍山两乡相邻。据当地《胡氏房谱》,胡居端生于南宋乾道三年(1167),居大湖,其长子胡显迁洋湖闸。相传村前原是一片海洋,而潮水从未涨到搀头,因称洋浮搀(搀,见卷九《宁海县地名特殊用字》)。谐音称杨梅搀,光绪《宁海县志》即以杨梅搀名村。又因村东湖塘中建有水闸,后改称洋湖闸。
  【下蔡】 Xiacai 127户,435人。耕地603亩,其中棉地251亩,另有桔园34亩。产稻谷、棉花、柑桔。
  下蔡 Xiacai 127户,435人。位于长街东南2公里之平畈上。该村最早为蔡姓居住,村处长街下首,故称下蔡。后有胡姓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自塘里迁此。现蔡姓已无,村名沿用。
  【浦东】 Pudōng 320户,1087人。1961年成立大队时,因所属各村之间沟港交错,且地处当地长亭公社之最东面,故名浦东大队。1983年改行政村。村委会驻地张家,辖5个自然村。耕地1450亩,其中棉地680亩。另有桔园180亩。产稻谷、棉花、柑桔。有淡水养殖。
  张家 Zhāngjiā60户,232人。浦东村委会驻地。位于长街东面3.3公里车岙港水库西岸。先有张姓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自长街迁此,故称张家,现为杂姓居住。
  洋家塘 Yángjiātáng 78户,210人。位于长街东南3.2公里之平畈上。该村先有杨姓于清嘉庆年间从天台迁入。因村处塘内,故称杨家塘,现为杂姓居住,并改今名。
  深水港 Shēnshuǐgǎng 66户,120人。位于长街东南3.3公里车岙港水库西岸。该处1958年曾由长街人民公社建畜牧场,场员有今长街镇各村农民。1960年改办国营车岙港农场,次年复有今属深甽区各乡镇农民来任场员。1963年农场停办,部分场员留此定居成村。以地近车岙港深水处,故称深水港。
  新塘缺 Xīntángquē 69户,315人。位于长街东南3.7公里车岙港水库西岸。陈姓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自胡陈迁此,后又有冯、徐等姓迁入。据传该处原有一内塘,以后内塘被打开,村在塘岸缺口处,故名新塘缺。
  渡头 Dutou 47户,210人。位于长街东南3.8公里车岙港水库西岸。先有陈姓于清道光年间自胡陈迁此,后又有蒋、徐等姓来此定居。早时,松岙和长街来往,须在此摆渡,村处渡头,故名。
  【大祝】 Dàzhù 117户,412人。以村委会驻地大祝得名。辖2个自然村。耕地639亩,其中棉地250亩。另有桔园148亩。产稻谷、棉花、柑桔,并有内河供淡水养殖。
  大祝 Dàzhu 93户,302人。大祝村委会驻地。位于长街南1.8公里之平畈上,西邻山头乡。据该村《大祝宗谱》,祝梦祥于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定居铜岭祝(今属建设乡),其子祝日棣迁长亭大祝。因该村有人分至大湖南面另建新村,称下祝,该村人多,称大祝。
  上墩 Shàngdun 24户,110人。位于长街西南1.5公里之平畈上,西邻山头乡。祝姓于南宋理宗(1225~1259)时由大祝迁此。地处大祝上首高墩上,故称上墩。
  【大湖】 Dàhu 1035户,3549人。以村委会驻地大湖命名。辖3个自然村。耕地4206亩,其中棉地1630亩。另有桔园435亩。产稻谷、棉花、柑桔,并有蚕桑及淡水养殖。1985年生猪饲养量1835头。
  大湖 Dàhú 924户,3253人。大湖村委会驻地。位于长街南2公里之平畈上。西界山头乡。力洋——胡陈港——长街公路过此。据洋湖闸《胡氏房谱》,胡居端于宋淳熙癸卯(1183)自奉化簰溪赘居长亭盐场司前,后迁居大湖。该村原名大胡,以胡姓居住成大族而得名。后改称大湖。该村为明天启戊辰(1628)进士胡献来故里。光绪《宁海县志》载,胡为人诚朴狷介,敢于与权奸抗争,著有政绩。
  东洋 Dōngyáng 56户,140人。位于长街南面2.4公里之平畈上。大湖胡姓分居于此。因村处大湖东面洋畈上,故称东洋。
  下祝 Xiàzhù 55户,156人。位于长街南面2.5公里之平畈上,西南邻山头乡。该村祝姓自本镇大祝迁来,后又有胡姓自大湖迁此。因村在大祝之下,故称下祝。
  【庙树塘】 Miaoshutang 193户,708人。1961年建队,称红星大队。1981年以队委会驻地庙树塘,更名为庙树塘大队。1983年改行政村,辖2个自然村。耕地514亩,其中棉地211亩。另有桔园40亩。产稻谷、棉花、柑桔。
  庙树塘 Miàoshutáng 96户,353人。位于长街东南3公里之平畈上。庙树塘村委会驻地。鲍、陈两姓均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胡陈迁入。当地塘边有一小红庙,庙后有大树,该塘因称庙树塘,村以塘命名。
  车岙港 Che'àogang 97户,355人。位于长街东南4公里车岙港水库西侧。1960年办于深水港之国营车岙港农场后迁此,1963年农场停办,部分场员留此定居成村。因紧靠车岙港而命名。
  浦东 Pudōng 片村。包括张家、车岙港等7个自然村。
  【新东】 Xīndōng 274户,1133人。1961年成立大队时,称东关大队,1965年以队委会驻地孙家,地方音“孙”、“新”同音,更名为新东大队,1983年改建行政村。村委会驻地孙家,辖4个自然村。耕地1752亩,其中棉地1000亩。另有桔园145亩。产棉花、稻谷、柑桔。
  孙家 Sunjiā 134户,618人。新东村委会驻地。位于长街东南3.2公里之平畈上。据口传,早时当地住有孙,姚两户,其后姚姓无后,孙姓发族,村称孙家。
  下角头 Xiàjiǎotóu 50户,200人。位于长街东南3.8公里之平畈上。胡姓于清道光(1821~1850)时从大湖迁入。因地处孙家东南下角,故称下角头。
  东关塘 Dongguāntáng 60户,210人。位于长街东南3公里之平畈上。董、张、胡三姓居住。此处原为老塘,堤岸在塘之东边,称东关塘,村以塘命名。
  斗门头 Dǒuméntóu 30户,105人。位于长街东南2.8公里之平畈上,杂姓居住,多从黄岩、临海等县迁来。村在斗门旁边,故称斗门头。
  【合宁】 Héníng 246户,984人。1961年建胜利大队,1981年更今名。村委会驻地合宁,辖2个自然村。耕地1414亩,其中棉地900亩。另有桔园95亩。产棉花、水稻、柑桔。
  合宁 Héning 182户,721人。合宁村委会驻地。位于长街南4公里之平畈上。西邻山头乡,东面隔车岙港与伍山乡下湾塘相望。清末始有此村。经调查村民来自三个省的十三个县。该处原有合宁塘,以塘名村。
  合利 Hélì 64户,263人。位于长街南4.9公里之平畈上,西邻山头乡。建村情况与上条合宁相同。因村民来自五湖四海,祈合住顺利,故称合利。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宁海县地名志》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地名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全县综述、行政区划和居民点、专业部门、名胜古迹、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宁海地名与历史人物、地名艺文、地名总览、附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
长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