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30 条 5 / 669
61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编记述了旧青田“九山半水半分田”、“梯山为田,窖薯为粮”。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农业处于落后状态,粮食年均亩产不到200公斤。加上地租剥削,农民大多过着“火篾当灯草,火笼当棉袄,番薯丝吃到老”的贫困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变革生产关系,...
62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青田县的土地改革和农业互助合作情况。土地改革于1950年开始,至1952年结束,共划出2660户地主、239户半地主式富农和588户富农。随后,中共青田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
63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青田县在50年代前,土地归私人所有,可以自由买卖。1950年,青田县进行土地改革,执行“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总路线。
64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在中共青田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引导下,1950年代初,青田县开始开展农业互助组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创建,试图解决土地问题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在不断试验和整顿中,初级社逐渐演变为高级社,到1958年上半年,全县共有582个高级农业...
65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1985年至1983年青田县,人民公社化运动,最初是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小社并大社引起的。这本来是出于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但在“大跃进”的背景下,却演变成了一场不顾客观实际条件,争相推进农村集体生产组织向所谓更高级的...
66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1979年至1982年青田县,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稳定所有制、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如包产到户、联产到劳等。农村经济改革不断推进,高效率的生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形成并稳定。
67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介绍了青田县的劳动力和耕地情况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方面都有所变化和发展。从耕作机具、排灌机械、植保机具、收获机具、粮食加工机具和运输机具等方面来看,宁海县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而从肥料的使用来看,农家肥料逐渐减少,化学肥料用量增加。总体...
68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青田县,从清顺治年间至1953年后的农业劳动力情况。
69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青田县,从明嘉靖年间至1985年农业耕地的情况。
70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青田县,自1950年代开始,农民使用的传统农具逐渐被农业机械所取代。在耕作机具方面,从使用犁耙到到手扶拖拉机、大中型拖拉机的采用;在排灌机械方面,从手动到机电排灌和喷灌器的广泛应用;在植保机具方面,从人力喷雾器到机动喷雾器;在收获...
71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青田县农家肥料包括人粪尿、栏肥、草木灰、焦泥灰和绿肥等。绿肥有野生和种养两种,常见的为草子、田菁和绿萍,可以作为基肥施入土中。化学肥料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供应,20世纪80年代使用量增加明显,但由于土壤板结和成本增加等原因,需要...
72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正文
该文介绍了青田县的耕作制度、作物品种、粮食产量、病虫害防治、丰产典型的情况。
73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青田县,种植业历来以粮食为主,包括春粮、夏粮和秋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耕作制度改革,包括推广连作稻和绿肥,发展杂交稻和扩大“新三熟”的种植模式。
74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青田县,农作物的品种一直以传统品种为主。然而,50年代后,农业部门开始引进各种作物的优良品种,并建立种子基地,组织农户更新品种。70年代,该地区贯彻“自选、自留、自繁、自用,辅以国家调剂”的方针,建立起农作物良种繁育体系。该地区水...
75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青田县,粮食总产量在1932年约为4682.4万公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粮食生产得到较大发展并占据农业总产值很大比重,粮食品种结构逐渐变化,细粮比重逐渐升高,杂粮比重逐渐降低。在50年代初,稻麦粮占粮食的61%,1980年上升...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