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50条
析出资源
282条
图表
168条

检索条件

共 450 条 2 / 30
16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17
守岁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守岁,也叫“熬年”,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的一年到来。据说守夜可以延年益寿,故又称“熬寿”,是肃州人除夕夜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
18
接神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在新旧年交替之时,老人讲究比较多的人家,都要举行“接神”仪式。在民俗中,腊月二十三祭灶后,灶神和各路福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除夕子时,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
19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午夜子时,钟声敲响,新的一年到来之际,肃州人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鞭炮,以哗哗叭叭的鞭炮声除旧迎新,谓之“开门鞭炮”。
20
拜年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春节期间,有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到亲朋好友和邻居家里祝贺新春,俗称“拜年”。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表达祝愿的一种传统习俗。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
21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大年初二,即农历正月初二日,最重要的习俗,是迎接出嫁的女儿带丈夫及儿女回家拜年,俗称“迎婿日”。
22
出行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过去,在正月初五早饭后,肃州农村人家在门前地里点燃麦草,献供品,放鞭炮,并将牛羊车马赶到现场,让牛羊吃草,人们踏火堆而过,谓之“出行”,也叫“破五”。意即这一天后,就该上地劳动或外出打工、经商了。
23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立春,俗称“打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头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结束,一年春季的开始,时间约在春节前后。民间于立春日要举行迎春神的活动。春神相传叫“句芒”,人面鸟身,主春事。至于立春日鞭打春牛、以祈丰年的习俗,则已延至州县,也称“打春”。
24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立春这一天,人们为讨吉利,便将彩色棉布和棉花缝制成的公鸡饰品,钉在孩子崭新的衣袖或帽子上,名为“春鸡”,俗称戴“春鸡儿”。
25
咬春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立春这一天,大部分肃州人还保留着“吃春饼”的习俗,谓之“咬春”。
26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元宵节,亦称上元节、灯节。因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届时,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不约而同走出家门,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跳社火,观花灯、赏明月、燃放烟火,猜灯谜、吃元宵、其乐融融,称为“闹元宵”,将除夕...
27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正月二十日,是女蜗娘娘圣诞,因而俗称“补天节”,也叫女王节、蜗婆节。节日当天,由长辈主妇用面做烙饼或蒸饼,肃州人则是摊煎饼,饼子要求圆而薄,名为“补天饼”。
28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农历正月廿五日,俗称“填仓节”,也叫“天仓节”,是正月最后的一个节日,也是民间象征来年五谷丰登的节日之一。每逢这天黎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打谷场上,用筛过的炊灰,撒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粮囤形状,并在里面放一些五谷杂粮,象征五谷丰登。
29
惊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立春、雨水后的第三个节气,每年农历立春后三十日,阳历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肃州人在惊蛰早起,家家都吃糖茶、臊油子、炸鸡蛋,有的人家则在熬制糖茶时加入荆芥、紫苏之类的中药,以利芳香开窍、润肺清胃...
30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农历二月初二为龙头节,又称“龙抬头”,是传统民俗节日之一。肃州区沿山一代属于常年干旱地区,雨水尤其珍贵,每逢二月二,人们便杀牲宰畜、敲锣打鼓来到渠首、坝口,献上酒肉等供品祭拜龙王,有的还会在渠首搭台唱戏好几天,祈求龙王行云布雨,广洒甘霖,保...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