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仓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771
颗粒名称: 填仓节
分类号: K892.1
页数: 4
页码: 68-71
摘要: 农历正月廿五日,俗称“填仓节”,也叫“天仓节”,是正月最后的一个节日,也是民间象征来年五谷丰登的节日之一。每逢这天黎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打谷场上,用筛过的炊灰,撒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粮囤形状,并在里面放一些五谷杂粮,象征五谷丰登。
关键词: 节日 风俗习惯 酒泉市

内容

填仓节
  
  农历正月廿五日,俗称“填仓节”,也叫“天仓节”,是正月最后的一个节日,也是民间象征来年五谷丰登的节日之一。
  填仓,意为填满谷仓。宋孟元老在《京梦华录》记载“正月二十五,人家市羊彘肉,客至苦留,毕竟而去,名曰填仓”。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是民间的传统节日。如果说“腊八”是春节的序幕,那么“填仓节”就是春节的收尾了,民间对这一节日很重视。每逢这天黎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打谷场上,用筛过的炊灰,撒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粮囤形状,并在里面放一些五谷杂粮,象征五谷丰登。填仓民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对于“天仓节”,有说是祭星之日,有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大部分地方晚间点灯以祀仓神,凡是与饮食有关的地方均要置灯,俗称“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届时,按照家庭人口数,各人属相,用面捏成相应的本命灯;然后再捏上两条狗、一只鸡、一条鱼,以及人口盘子、仓官老爷,酒盅、酒壶、银钱、元宝、驮炭毛驴等等。夜晚,再将这些面灯注油点燃。本命灯置家中炕上,狗置大门口,鸡放院中,鱼浮水缸、驴站畜圈,仓官老爷挂在天窗,其余均在家中。置放面灯时,口中还要高呼相应的利发财语,如“仓官老爷送粮来”,“鸡娃鸡娃多下蛋”寺寺。
  不过,关于填仓,比较普遍的有三种说法。一说是这一天要吃饱吃足,以酒食饱腹为填仓,这样一年都不会挨饿,会很顺心。据有关史籍记载,每当“填仓节”到来,亲朋往来,侍客至诚,佳菜盛餐,醉饱方归。二说在这一天要汆米积薪,收贮煤炭,把这叫做“填仓”。清朝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说:“京师之民不事耕凿,素少盖藏,日用之需,恒出市易。当此新正节过,仓廪为虚,应复置而实之,故名其曰为填仓”。实际是提醒人们,居家过日子实属不易,要时时注意积攒过日子的必需之物,不要过了今天不顾明天。第三种说法,在农村,每年这天清晨,就用草木灰撒成圆圆的囤形的粮仓,谓之打囤;有的还镶上花边、吉庆字样,并在囤中撒以五谷种籽,用瓦盖上,谓之填仓,祈求风调雨顺,五谷满仓。尔后,作面汤蒸饭食之。
  旧时肃州民间,每当填仓之日清晨,只听家家户户“嗒!嗒!”一片响声。只见上年纪的人,用簸箕或木锹铲上筛过的炭灰、柴草细灰,在门前用木棒敲打,撒成一个圆圆的囤形粮仓,有的还镶上花边、吉庆字样,圈口撒一个小梯子形,表示可以上下;中间放上五谷杂粮,象征五谷丰登。
  因民俗讲究喜进厌出。这一天,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以便求得一年顺当富足。农民也忌在此日卖粮食,但是粮店却喜欢在这一天收储粮食,为的是讨个喜兆。为吸引卖粮主顾,粮店特意摆酒设宴,对前来卖粮者热情款待。一些生活窘迫的农民,就选择此日卖粮,不管吉利与否,赚顿好饭再说。至今,一些上年纪的城市居民,仍习惯在填仓日购米买面。如今在填仓节大吃大喝的现象,已不多见,但是,还有吃干饭、喝面汤的勤俭习俗。就是民谚所说的:“天仓,天仓,小米干饭杂面汤”。香喷喷的小米饭,细丝滑韧的杂面汤,是肃州人家的美餐,胜过佳肴盛餐,反映了肃州人勤劳俭朴的良好风气。
  这些习俗,还提醒人们,从这天起要清仓扫囤、晾晒种子、整修农具、准备春耕。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酒泉市关于民俗文化的文史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