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元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769
颗粒名称: 闹元宵
分类号: K892.1
页数: 5
页码: 62-66
摘要: 元宵节,亦称上元节、灯节。因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届时,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不约而同走出家门,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跳社火,观花灯、赏明月、燃放烟火,猜灯谜、吃元宵、其乐融融,称为“闹元宵”,将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关键词: 节日 风俗习惯 酒泉市

内容

闹元宵
  
  春节刚过,人们还沉浸在合家团圆、走亲访友的喜庆之中,闹嚷嚷的元宵节又飘然而至。
  元宵节,亦称上元节、灯节。因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上元节”则源于道教的“三元说”,道教称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分属天、地、人三官大帝主管;上元节乃天官华诞,因“天官喜乐”,故燃灯以庆;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上元则经久不衰;“灯节”则因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含有一元复始、大地回春之意,故被人们当做吉日,点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同时举行祭月、赏月、闹元宵等系列活动。届时,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不约而同走出家门,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跳社火,观花灯、赏明月、燃放烟火,猜灯谜、吃元宵、其乐融融,称为“闹元宵”,将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关于元宵节的由来,说法很多,流传较广的有三个。一说,元宵节是汉文帝为纪念“平吕”而设,因为平息“诸吕之乱”是正月十五;另一说,元宵节是人们为庆祝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而设,又称“上元节”;又一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元宵节在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习俗早已有了较大变化,但至今仍是民间的传统节日。
  其实,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至于元宵节“赏灯”,则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闹元宵帝倡导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即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士族庶民家家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汉文帝时,正月十五已定为元宵节,举国同庆,城乡通宵灯火辉煌;武帝时,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就将元宵节定为重大节日。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玄宗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的巨型灯楼,“广达二十间,高一百五十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此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汉代仅一天,至唐代已为三天,于上元前后各一日;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至五夜,在十六之后又加了两日。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至清代,因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但民间的灯会仍然壮观,还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的这种盛况,自然演变成了青年男女的“情人节”O古时,年轻女孩平日不允许外出自由活动,过节时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而元宵节赏花灯、观明月的浪漫情景,正是交谊的绝佳机会,未婚男女借赏灯、观月之机或为自己物色对象,或与情人相会,情意绵绵。欧阳修就在诗中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的“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句,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
  至于元宵节“猜灯谜”、“打灯谜”,最早出现在宋代。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都要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制灯迷,供人猜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流传下来许多逸闻趣事。至于元宵节“走百病”,“烤百病”“散百病”,则多半为妇女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以此驱病除灾。
  当然,元宵节吃元宵,则是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乂叫“汤团”或“汤圆”,均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祝愿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同时,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内容也更为丰富。相沿成俗。肃州人的元宵节则秉承了城乡同乐的传统,每逢正月十五都要举行系列庆祝活动,其盛况堪为一年之最。最为隆重的活动则是以鼓楼为中心的“城乡社火汇演”,数十个社火队齐聚四条大街静默,由地方主要官员在鼓楼上击鼓为号。随着礼炮响起,霎时锣鼓齐鸣、四街沸腾,跳社火、耍龙灯、舞狮子、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打太平鼓,锣鼓喧天,声震霄汉,争看表演的城乡居民摩肩接踵,塞满街巷;其次是新老城区、法幢寺、西汉酒泉胜迹、北郊公园举办的书画展、猜灯谜、戏曲展演、灯展、燃放烟火等活动,吸引了诸多民众前来观看、游玩,可谓热闹非凡,深夜方息。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酒泉市关于民俗文化的文史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