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768
颗粒名称: 咬春
分类号: K892.1
页数: 4
页码: 59-62
摘要: 立春这一天,大部分肃州人还保留着“吃春饼”的习俗,谓之“咬春”。
关键词: 节日 风俗习惯 酒泉市

内容

咬春
  
  立春这一天,大部分肃州人还保留着“吃春饼”的习俗,谓之“咬春”。春饼,是以麦面蒸制或烙制的小圆饼,食时卷以豆芽菜、韭黄等新鲜蔬菜。据说可以“却春困”,故有“春到人间一卷之”的说法,既为调胃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一“咬”字,既是心情,又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咬出的是肃州人特有的一种风俗,也是一个鸟语花香的春天。
  关于“咬春”的习俗,晋代就已出现。先是皇宫中流行送春盘,皇帝于立春前一日,以春盘并酒赐近臣。所谓春盘,就是把生菜、水果、饼、糖放在盘中,以示迎春和祝福。民间效法,逐渐流行开来。据记载:“东晋李鄂立春日,命以芦菔、芹菜为菜盘相赠”。唐代的《四时宝鉴》记载:“立春日,都人做春饼、生菜,号春盘”。诗仙杜甫也在《立春诗》中写道:“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立春”中说:“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贵邸宰臣巨铛,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中也说:“新春日献辛盘,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清人《咬春诗》:“暖律潜催腊底春,登筵生菜记芳辰;灵根属土含冰脆,细缕堆盘切玉匀。佐酒暗香生匕梜,加餐清响动牙唇;帝城节物乡园味,取次关心白发新”。可以想像,那时咬春的习俗,还是非常浓郁的。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每逢立春这一天,无论贫富贵贱,家家都要吃新鲜蔬菜,取迎新之意。
  虽然有些地方,在“二月二,龙抬头”,也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还讲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但肃州人实在,一般在立春之日就升始咬春了。此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逐渐走出户外锻炼、玩乐、出游,谓之“讨春”。清人陈维崧在其《陈检讨集》中说:“立春日啖春饼,谓之咬春;立春后出游,谓之讨春”。
  每到立春这天,肃州人便把白面用开水和好,这叫做烫面;再将烫面作成同样大小的面剂子,两个面剂中间抹上油,合在一起,擀成薄片,放在平底锅上烙成扑鼻香的春饼。因中间抹了油,一张饼可以分成两张。当然,最丰富的是卷春饼的菜肴,也就是“春盘”。大多用生萝卜、白菜心、黄芽韭等生菜生揉去掉汁水,切成细丝,放盐醋拌着吃;因萝卜有理气助消化的功能,还可祛痰、通气、止咳,解酒、解毒、补脾胃、御风寒,也是古人关于营养、健身、祛病的经验之谈。所以,居春盘生菜首位。还有一种五辛盘,就是用葱、蒜、椒、姜、芥五种辛辣蔬菜做的,叫“辛盘”,可以驱寒、杀菌,也是古人的养生健身之道。然后,在饼上抹上面酱,再卷上春盘中的生菜,便可有滋有味地品尝春的味道了。
  而卷在春饼中的蔬菜,则因社会进步也在变化。清朝时已改用炒菜,李家瑞的《北平风俗类征·岁时》中记载:“是春月,如遇立春……富家食春饼。备酱熏及炉烧盐腌各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干粉、鸡蛋等,而以面粉烙薄饼而食之”。但到了今日,咬春则又出现了许多有趣的新变化,如烙饼改蒸饼。因大众消费的需要,不少商家就把烙饼改成了蒸饼,即“荷叶饼”,当做一种特色“小吃”,长年售卖。而且什么馅料都能卷,如鸭肉丝、豆沙或炒肉沫、酱肉或炒芽菜等都被一一卷之,市面上不少于二十种。
  但是,无论怎么说,立春日食春盘、春饼,不仅可以解春困,避牙疾,还表示严冬已去,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春的温暖,享受春的美好了。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酒泉市关于民俗文化的文史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