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74条
析出资源
169条
图表
5条

检索条件

共 174 条 2 / 12
16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学的“理一分殊”理念在21世纪“一带一路”新时代中具有新的启示意义。在与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互动中,需要求同存异,在“分殊”中寻求“理一”。朱子的学说建立在“理”“气”不离不杂的哲学基础之上,对“一带一路”新时代具有重要的启示。同...
17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学的“理一分殊”“仁”和“公共”理念具有连贯互动关系,可缓解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紧张性,以普遍性为特质,可引导世界新动向。朱子学是疗愈当今世界纷扰的源头活水。
18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范仲淹与“宋初三先生”在宋代新儒学中的地位重要,被认为是新儒学的发端。朱熹等理学家对范仲淹等先驱的追溯备受重视。范仲淹门下多贤士,与“宋初三先生”关系密切。
19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范仲淹与“宋初三先生”的关系被忽视,实际上“宋初三先生”及李觏都是范仲淹门下的贤士。范仲淹曾教授孙复《春秋》,孙复在泰山苦学期间,石介师事之。范仲淹与孙复有书信往来。胡瑗曾往泰山与孙复、石介同学。
20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范仲淹的教育思想强调整饬吏治、改革科举、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以“明体达用之学”培养新儒取代不合格官员。胡瑗在苏州、湖州等地实践了这一教育思想,其“苏湖教法”被朝廷政令推广,成为宋代新儒学的代表。
21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庆历之际,士人受到范仲淹和庆历新政的广泛影响,蜀学、王安石新学等学派均与其有密切关系。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重视教育、整饬吏治、改革科举,对当时的士人影响深远。
22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全球化时代朱子学的新价值,提供了在全球范围内思考朱子学的机会。
23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对吕祖谦及其学术的批评在于其治学注重实用,未能由具体物事上升到天道性命这一形而上的“大本”,被指为“卑则滞于形器”。吕祖谦学术具有包容性特色,兼取各家之长,但因泛观博览而未能归之约,缺乏鲜明主旨。
24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对吕祖谦及其学术进行了贬抑,认为其学术偏向实用,缺乏形而上的探求。朱熹批评吕学为“卑则滞于形器”,意指其执着于实用的层面,不能由具体物事上升到天道性命这一形而上的“大本”。
25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批评陆九渊心学“语高则沦于空寂”,指出其专以尊德性为主,先立乎其大,有沦于禅学之虚空的危险。相较于吕学和永康、永嘉等浙东本土学,朱熹认为陆学有更多合理因素,肯定其能变化人,教人“做个人”。朱熹坚守儒之内核的义利之辨,推崇张栻和...
26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的“理一分殊”哲学原则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协商民主的思路,强调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重要性。协商民主体现了社会治理的“公共道理”,需要以社会教化为基础,同时应立足于“理一”“求同”。
27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念,强调治理天下的权力应具有普遍性和公共性。朱熹从哲学角度指出“理一”,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实现“天下为公”的重要途径。协商机制是避免利益冲突、创造历史的必要手段。
28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协商民主是社会治理的“公共道理”,在中国历史中源远流长。朱子认为社会治理的道理一以贯之,体现了“理一”。协商民主需要以社会教化为基础,华夏先贤重视天人合一和协商民主,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本主义协商民主治理模式。
29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协商民主应立足于“理一”“求同”,通过了解各方现状与需求,找到利益交汇点,形成社会治理合力。参与主体需遵守共识规则和程序,理性包容,提高协商质量和效率,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0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认为协商民主需尊重“分殊”,广泛吸纳各方意见和主张,通过充分讨论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增进共识。和谐不是平等而是差异性表现,通过民主协商可实现最有力的一致和团结。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