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湖口县” 相关
共 755 条 5 / 51
61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正文
湖口县地处交通要冲,水运尤为便利。古时水上交通工具靠帆船,西至武汉、重庆、南达南昌、赣州;东至南京、上海;北边可由扬州转南北大运河抵天津、北京。湖口在古代是江西的交通咽喉要地。长江、鄱阳湖是本县的主要航道,与县境内港汊相通,形成水网,沟通内...
62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正文
唐代江州至宣州驿路1800唐里,途经湖口。此驿路系宣州经江州通往唐都的要路,也是江州经安庆通往扬州的要路。明代的京广贡道,从广东南雄至南京,途径湖口。清代置彭泽大路,途径湖口,并在湖口设驿站一个,称湖口县驿。县际间有三条小路:。县前铺——太...
63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正文
明、清时设铺递负责邮传。清同治十三年湖口县设有铺递9处,县前铺为总铺,其它8处是:新安铺、石涧铺、山口市铺、苏渡铺、曹均桥铺、文桥铺、五柳铺、西洋桥铺。光绪三十四年成立湖口邮政所,其址在今西门粮食二库。民国四年重建湖口邮政局,地址在原丁公馆...
64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正文
湖口县双钟镇西北临江湖,东南依群山,建县以来一直为县治所在地,旧时县城范围以城垣为限,仅0.68平方公里。由于地处要冲,常罹战难,城垣几经修复。
65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正文
湖口县街道建设:城墙兴废、街道变化、地下水道、街道设施等建设。
66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正文
湖口县双钟镇西北临江湖,东南依群山,建县以来一直为县治所在地,旧时县城范围以城垣为限,仅0.68平方公里。由于地处要冲,常罹战难,城垣几经修复。
67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末期,湖口双钟镇分为5个街区。
68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之前湖口街道没有下水道,每逢大雨滂沱街道上便水流成河,甚至水漫店铺,使商家遭受损失。民国三十五年,国民党县政府在中正街修了一条长400米的下水道。
69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正文
照明建国前,县城街道无路灯,至夜全城一片墨黑,行人极不方便。建国后乡、村一级单位都建有公共厕所,全部砖瓦、水泥结构,卫生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70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同治年间,湖口县城公共建筑寥寥无几,仅有县署、游击署、考棚、学宫、镇署以及祠庙等大型建筑物。
71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同治年间,湖口县城公共建筑寥寥无几,仅有县署、游击署、考棚、学宫、镇署以及祠庙等大型建筑物。
72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正文
城镇建国前县城的居民住宅大多是1-2层的砖木结构房屋,并且低矮狭小。从成德门至回澜门沿湖一带全是破旧的茅屋,被称为“茅屋街”,是码头工人的栖身之所;北门一带的房屋被称为“猫儿洞”,是县城的贫民窟,风吹雨打,居民苦不堪言。当时只有私人住宅,没...
73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正文
湖口农村劳力资源丰富,能工巧匠众多,尤其是建筑业历史悠久,技术精良,是本县五大优势之一。光绪年间东庄人杨达聪即在九江开办杨荣猷营造厂(即建筑公司),最兴旺时资产约万元,雇工百余人,杨自任“老座”(土工程师)。
74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初房产管理事宜由县人民政府民政科负责。1954年,县政府决定成立湖口县房地产管理委员会,接收民政科交来没收部分房屋为公产。
75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正文
湖口县城面临水、背靠山,街道无法扩展,唯独一条从东至西的正街,车水马龙,十分嘈杂;建筑物密度较大,居住人口相对集中,造成大气污染物很不容易扩散。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