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住宅建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湖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36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住宅建筑
分类号: TU241
页数: 3
页码: 279-282
摘要: 城镇建国前县城的居民住宅大多是1-2层的砖木结构房屋,并且低矮狭小。从成德门至回澜门沿湖一带全是破旧的茅屋,被称为“茅屋街”,是码头工人的栖身之所;北门一带的房屋被称为“猫儿洞”,是县城的贫民窟,风吹雨打,居民苦不堪言。当时只有私人住宅,没有公寓。当时县城居民6849人,总计房屋39119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5.7平方米。
关键词: 湖口县 城乡建设 住宅建筑

内容

城镇建国前县城的居民住宅大多是1-2层的砖木结构房屋,并且低矮狭小。从成德门至回澜门沿湖一带全是破旧的茅屋,被称为“茅屋街”,是码头工人的栖身之所;北门一带的房屋被称为“猫儿洞”,是县城的贫民窟,风吹雨打,居民苦不堪言。当时只有私人住宅,没有公寓。当时县城居民6849人,总计房屋39119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5.7平方米。
  60年代末,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住房情况有所好转,住宅增加到47891平方米,当时居民共1781户,人均居住面积6.4平方米。
  70年代初期居民住房条件有所改善。至1983年止全县城镇新建住宅面积94600平方米,总住房面积180730平方米,是建国初期住宅面积总和的4倍,人均居住面积已达8.85平方米。
  1984年,有399户城镇居民建私房,人均居住面积12平方米。
  1988年,有551户县城居民建了私房。
   如今,昔日的“茅屋街”、“猫儿洞”已不复见,代之而起的是1-3层的砖木、砖泥结构的楼房,十分壮观。依山而筑的私房,比比皆是。
  农村建国前农民住宅大多是茅屋或土砖屋,只有富户的私宅比较讲究。明、清时期,农村建筑住宅有“大八间”、“小八间”、“小四荫”、“四水归堂”等形式,窗棂、门枢上多有雕龙画凤等装饰,工艺技术精美。当时张青乡张六房村有幢48个天井的大建筑群(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拆除殆尽),建筑结构十分宏伟。
   民国时期,私宅建筑风行“明三暗五”。
  建国后,农村住宅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逐渐有所改善,农民开始修建砖木结构的住房。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民建房达到高潮,而且大多是砖木、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3层高伴有阳台、水泥地面晒场的楼房也开始出现。湖口县历年基本建设投资额一览表第三节建筑队伍
  湖口农村劳力资源丰富,能工巧匠众多,尤其是建筑业历史悠久,技术精良,是本县五大优势之一。光绪年间东庄人杨达聪即在九江开办杨荣猷营造厂(即建筑公司),最兴旺时资产约万元,雇工百余人,杨自任“老座”(土工程师)。其子杨作材,建国后历任国家建委副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等职,对建筑颇有造诣,曾承建庐山图书馆(即今之庐山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湖口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湖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准绳,坚持辩证唯物丰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真实反映湖口县的历史和现状。湖口县志由概述、大事记和各专志组成。计19卷88章347节。采用志、记、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湖口县志详今略古,取事主要从南唐建县起,下限大体至1988年,有些重大事件适当上溯和下延。湖口县志横排门类,纵写史实,同类归并,不受现行行政管理系统的限制。大事记以编年体与记事本末相结合,以编年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简称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专志。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达聪
相关人物
杨作材
相关人物
杨荣猷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庐山图书馆
相关机构
国家建委
相关机构
国家计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湖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