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邮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湖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350
颗粒名称: 第二十六章 邮电
分类号: F603
页数: 13
页码: 263-275
摘要: 明、清时设铺递负责邮传。清同治十三年湖口县设有铺递9处,县前铺为总铺,其它8处是:新安铺、石涧铺、山口市铺、苏渡铺、曹均桥铺、文桥铺、五柳铺、西洋桥铺。光绪三十四年成立湖口邮政所,其址在今西门粮食二库。民国四年重建湖口邮政局,地址在原丁公馆,今血防站。民国六年邮政局移至铁屏山下。抗日战争爆发后,潮口沦陷,邮电中断。抗战胜利后将二等邮政局改为三等邮政局。1951年将原邮政局和电讯局合并为湖口县邮电局,被定为五等局。
关键词: 邮电业 邮电发展

内容

明、清时设铺递负责邮传。清同治十三年(1874)湖口县设有铺递9处,县前铺为总铺,其它8处是:新安铺、石涧铺、山口市铺、苏渡铺、曹均桥铺、文桥铺、五柳铺、西洋桥铺。
   光绪三十四年(1908)成立湖口邮政所,其址在今西门粮食二库。
   宣统年间始在县城设二等邮政局。
   民国四年(1915)重建湖口邮政局,地址在原丁公馆,今血防站。民国六年邮政局移至铁屏山下(即今县政府处)。
   抗日战争爆发后,潮口沦陷,邮电中断。抗战胜利后将二等邮政局改为三等邮政局。
   民国初年湖口县城设有二等电报局。
   民国二十三年(1934)成立江西电报管理局湖口分局。民国二十七年江西省电务局电台在湖口设分台,属浮梁区台管。
   抗日战争胜利后,将二等电报局改为三等电报局。
   民国三十五年正月十四日,国民党江西邮电检查所在湖口设立邮电办事处。
  1949年湖口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邮政、电讯二局。1951年将原邮政局和电讯局合并为湖口县邮电局,被定为五等局。
  1969年,邮政、电讯分设,电讯局军管。
  1973年,邮政、电讯两局合并为邮电局,至今未变。
   第二节邮政网点及业务
  民国伊始,开始在流泗桥、曹均桥、马影桥、江桥、流芳市、棠山、张青社等乡镇设7处邮政代办所,并在三里街、兰亭岭、杨皮匠村、西洋桥设信箱。
   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始,彭泽县杨梓桥、石涧,都昌的蔡岭、张岭的邮电业务归湖口邮政局。
  民国二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湖口县邮局开始办理储金。翌年一月增设舜德等二处邮政甲种信箱,四月又增设下屋柳村邮政信箱一处,并将檀树垅、马影桥信柜改升为代办所。
   民国三十五年,湖口至流泗的总邮路长为130里。线路湖口——流泗(30里)——棠山(10里)——石涧桥(10里)——太平关(10里)——张青社(40里)——马影桥(10里)——湖口(20里),历时13小时。
  1949年湖口解放,全县农村设有16个代办所。
  1950年,湖口县邮局在马影、流泗、文桥、江桥、流芳创设邮电所,同时加设由县城至流泗的自行车邮班一条,还建立了14处邮电站,即长垅、大垅、杨山、辕门、红山、牌楼、富源、江山、西山、莲花、檀树垅、海山、柯观、武山邮电站,并进行了邮路调整。邮件投递频次每周6次以上的有7处,每周3次的15处。全县乡镇这时经撤并后有24个,通邮的有23个,步班邮路6条,自行车邮路1条。
  1952年,在武山、兰亭岭、三里街、西洋桥、杨皮匠村、舜德增设邮政代办所,信箱亦增加到19个,并设乡邮步班4条,即一条由县城至凰村、流泗、棠山;一条至马影、张青、大垅;一条至兰亭、江桥、流芳、徐家埠;一条至文桥、曹均桥、武山、西洋桥。
  当时湖口县邮电局为五等局,全县乡镇总数为64个,交换邮件次数为64次,交换邮件次数6天以上的有46个,二天一次的6个,每天一次的11个。
  1953年在东庄、辕门、高桥、大垅增设邮政代办所,信箱亦增加到20个,乡邮步班增加到7条。
  1958年在大垅、张青、凰村、傅垅、武山、舜德、高桥、胜利等处设有邮电所,兰亭、西洋桥、曹均桥、棠山为邮政代办所,全县设信箱25个,自行车邮班增至4条,职工42人,其中女职工6人,为湖口县邮电队伍的首批女职工。
  1959年,全县邮电局、所发展到23处,邮电所17处,代办所6处,并在全县范围内建立社会报刊发行站135处,其中社会零星劳力搞报刊发行的15人。自行车邮路共149公里。其中农村占145公里。与此同时,还委办汽车邮路72公里。这也是湖口县邮电史上的首创。至1960年,全县15个公社都设有邮电所,公社至大队每天投递一次,50%以上的生产队是隔日投递。1971年,委办汽车邮路已发展到149公里;自行车邮路585公里,步班38公里,农村邮路30公里。
  1979年,县邮电局自办汽车邮路九江至都昌,途经文桥、五里两公社。
  1982年,全县邮路总长度已达830公里,其中自行车邮路95公里。此后,邮政事业不断发展,至1988年,全县邮电局、所共16处,自办11处,设在农村的10处,代办所5处,改三里邮政所为邮政代办所。全县邮路总长度792公里,其中农村投递路线单程640公里,自行车邮路715公里,委托汽车邮路71公里,改县城——流泗乡委办汽车邮路为自行车班。全年业务收入63.7万元,业务总量48.3万元。
   马影乡邮电所乡邮员吴细保,自1980年-1988年连续九年被县局评为先进个人和先进生产者,被群众誉为“准时钟”。
  1983年10月1日,创办报刊零售门市部,零售报刊种类30余种;1984年扩大到233种。1988年,县局对报刊发行采取全额承包,承包责任人按报刊流转额领取奖金,并将报刊门市部承包到个人。是年底,全县有报刊门市部1个,报刊零售亭1个(私人经营),邮票代售处14处。信筒信箱21个(其中设在农村的15个),农村信报站1个,邮政储蓄点1个,集邮点1个。
   第三节投递工具
   明代初年,湖口县进出邮件由湖口县衙水递夫依靠木帆船传递。明嘉靖年间,县令裁除水递夫,设马递夫。马递夫骑马传递进出县的邮件。
   清代不断裁减马递夫,至同治十三年(1874),湖口9处铺递只有走递马4匹,全靠38名走递夫步行传递进出县邮件。
   民国十一年(1922)湖口港口出现客运“小火轮”(小轮船)传递邮件。
   建国后进出县的邮件传递方式逐年得到改善。1951年,“安庆班”客轮(九江一一安庆)停靠湖口,邮件传递有了定期的客班轮船运送。
  1968年,湖口至九江的汽车开始轮渡,湖口邮政遂有邮政专用汽车传送邮件至今。
  建国前,县境内的邮件投递全靠邮递员步行投送。1950年县邮电局开设县城至流泗乡自行车邮路1条,有自行车4部,是本县第一次用自行车投递邮件。
  1959年,全局有自行车77辆,其中用于邮班的73辆。同年委托客班汽车传递邮件,邮路达72公里,在本县邮电史上为首次。
  1983年,县邮电局自购小货车一辆用于邮件投递。1988年,用于邮件投递工作的自行车共18辆。
   由于投递工具的不断改善,全县16个乡镇、148个行政村、1737个村民小组的邮政通信水平比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
  邮件报刊投递频次(自编及委办投递):每天一次以上的16个乡镇、115个行政村、281个村民小组;每二天一次的有33个行政村、289个村民小组。
  投递力量:自编人员投递的有12个乡镇、116个行政村、465个村民小组;各类委办人员投递的有4个乡镇、32个行政村、105个村民小组;捎转的有1167个村民小组。
  主要报纸订阅及传递速度:订有《人民日报》的有16个乡镇、70个行政村;订有省报的有16个乡镇、130个行政村;能于第二天看到报纸的有16个乡镇、90个行政村;能于第三天看到报纸的有40个行政村。
   第四节集邮
   建国前,湖口县没有集邮活动。
   建国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逐步提高,集邮活动开始得到发展。在50-60年代,有少数人爱好集邮。“文化大革命”期间几乎无人集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集邮活动蓬勃开展。1983年10月县邮电局设立集邮门市部,正式开办集邮业务,全年出售纪念邮票1.04万元。
  1986年12月8日,成立湖口县集邮协会,首批会员38名,同时还举办了本县历史上第一次邮票展览,共展出了36部专题邮集,计56框336张贴片。为纪念县集邮协会成立和首届展览,县邮电局分别制作发行了以石钟山和鞋山为主图的纪念封各一枚,其中县集邮协会成立封被香港《集邮世界》杂志选登。
  集邮协会成立后,先后3次选送邮集参加省、市邮展,并多次获奖。湖口集邮协会1987年、198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省、市集邮活动先进集体,有一人被评为省、市集邮活动先进个人。
  1988年底,全县集邮人数310人,集邮协会会员74人。
   第五节电讯业务
   民国元年(1912)湖口通九江的有线电报开始接通,二十三年始通长途电话,翌年办理长话业务。
  1949年湖口解放时全县设有52个乡,装有电话的乡只有5个,县城交换机总容量50门,县城内用户仅4户,杆路长度只有0.3公里,全县城只有一对线0.6条公里。农村电话交换机容量10门,实际只占用6门。
  1951年,农村有一乡邮电所开始办理电报业务。
  1952年,开始办理长途电话业务,农村也有5处开始办理长话业务。
  1954年有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装有电话。
  1986年,在农村有私人承包邮路一条6公里,承包的投递路线有5条,共184公里。
  1988年,全局电报业务共53738份,长途电话78695次,市话379次,农话102次,农话通话张数114525张。
   第六节电讯设施
  光绪二十一年(1895),云南至上海九省一市长途电话线途经湖口,并在鄱阳湖口水下敷设电缆;民国二十六年(1937)第二次通讯电缆从鄱阳湖水底通过。
   民国初年,湖口电报局有电报机1部。
   民国二十七年,江西省电务局电台湖口分台有SW收发报机和SW手摇机各1部。
  1951年,电话业务开始使用磁石交换机。
  1957年,县城第一次开始使用电缆,新架设电缆0.52皮长公里,芯线长度25对公里,市话杆路长度总计1.03杆公里,线条长度14.17对公里,交换机总容量也发展到120门,杆路长度125.6杆公里,线长度112.05对公里。
  1959年,电报业务开始使用“莫尔斯符号”人工发报机。1960年,新增载波电话终端机、会议电话终端机各1部。1963年,全县电话机总数为195部,增加无线电路1条,无线电报机为音响机,次年省局拨无线电台1部备用,又购买“英雄牌”会议电话终端机1部。
  1965年县城交换机总容量达200门,实占170门,接人邮电局交换机上的话机142部。农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15门,其中国营220门,社营95门。次年架设县城至江新厂杆路45杆公里,电杆89根。
  1969年电讯局自制成功四端载波电话终端机、会议电话汇接台各1部。
  1978年调入真迹传真机1部,改造西德电传机1部。1980年,又新增12路载波电话12路终端机1部。次年又新增东德电话传机1台,上海产共电长途电话交换机两部,这是湖口邮电史上使用具有共电交换机设备的开始。
  1983年,湖口邮电通讯事业大发展,县城内电话通讯设备由原磁石交换机更换为400门准电子交换机,是邮电职工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安装成功的。这年又新增载波插报机一部。
  1984年全县准电子交换机部总容量400门。
  1987年垒县更新了纵横交换机,解决了电话串音、难摇的困难。
  1988年市内电话纵横交换机总容量达1000门,接人邮电局交换机上的话机387部,杆路长度18公里,电缆长度14.04皮长公里,其中地下电缆2.4皮长公里。磁石长途电话交换机3部,12路载波电话终端机1部,长话电路9路。
  农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30门,其中国营330门,乡营300门,杆路长度223公里,其中国营118公里,乡营105公里;明线线条长度397对公里,其中国营265对公里,乡营132对公里。
  1988年底,宁汉渝光缆通讯工程湖口段开始施工,翌年底水陆光缆敷设完毕,全长26公里,经四乡一镇18个行政村。至此时全局主要电讯设备有载波机1部,发报机1部,电传打字机2部,全电子电传机1部、机械式电传机1部。
   长途电话主要设备有交换机容量150门,交换机3部,对端设备容量3路,载话端机设备3部、12路。
   无线主要设备有短波发讯机2部,1千瓦以下的发信机2部。
  市话主要设备有自动交换机总容量1000门,实际占用385门;用户交换机容量410门(其中自动200门),电话机703部(接入邮电局交换机上的387部,其中自动379部;接人用户交换机的316部,其中自动的83部)。杆路长度为18公里,电缆长度14.04皮长公里。
  农村用话主要设备有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30门(其中实占275门),杆路总公里223公里,明线公路总长度397对公里,电缆长度4.6皮长公里,电话机189部。[=此处为表格(1981-1988年湖口县邮电局电讯指标质量情况表)=]
   [=此处为表格(1981-1988年湖口县邮电局邮件转换指标质量情况表)=][=此处为表格(1969-1988年湖口县邮电局所及邮路情况表)=][=此处为表格(湖口县邮电局历年市内主要设备一览表)=][=此处为表格=][=此处为表格=][=此处为表格(湖口县历年邮电业务一览表)=][=此处为表格=][=此处为表格=]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湖口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湖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准绳,坚持辩证唯物丰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真实反映湖口县的历史和现状。湖口县志由概述、大事记和各专志组成。计19卷88章347节。采用志、记、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湖口县志详今略古,取事主要从南唐建县起,下限大体至1988年,有些重大事件适当上溯和下延。湖口县志横排门类,纵写史实,同类归并,不受现行行政管理系统的限制。大事记以编年体与记事本末相结合,以编年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简称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专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湖口县
相关地名